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朝”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dded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using HotCat
第1行: 第1行:
 +
[[File:夏朝.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夏朝(二里头遗址)</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30/cf991a3fbe0741a49248abf06c05126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95607266_10003403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称为夏人。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朝|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少人质疑夏朝是否存在。在[[河南省]]西部、[[山西|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目前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称为夏人。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朝|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少人质疑夏朝是否存在。在[[河南省]]西部、[[山西|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目前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2020年4月12日 (日) 16:55的版本

夏朝(二里头遗址)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称为夏人。依据史书记载,夏、商、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少人质疑夏朝是否存在。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目前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国号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夏”字的来源文字学界现今有了权威的说法,应为夏季之夏的本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𬩽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唐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1]。又说,“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

渊源

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部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2],但还有某些文献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部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一说夏部落起源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岷江上游的岷山山脉一带,而后逐渐沿随古汉水上游,经过渭水中下游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有记载称禹在石纽出生,有学者认为这是在羌人到来前蜀人的传说,因蜀人自称出自黄帝,因而同禹有血缘关系;有研究指出禹生石纽一说绝不可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