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复兴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西部。复兴区建于1980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与丛台区、邯山区同时建立。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

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该区域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复兴区因此而得名。

复兴区是邯郸市的重、化工业区,全区辖1个镇,2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7万,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1]

历史沿革

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西部。1959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此后,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该区域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复兴区因此而得名。

复兴区建于1980年10月,与丛台区、邯山区同时建立。

行政区划

复兴区管辖2个乡、1个镇:彭家寨乡、康庄乡、户村镇;7个办事处:铁路大院街道办事处、庞村街道办事处、百家街道办事处、胜利桥街道办事处、化林路街道办事处、石化街道办事处、西苑街道办事处。共有45个城市社区、15个农村社区、41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理区位

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北拓与环渤海经济圈近邻。

自然气候

复兴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地势地形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对高差1866米,总坡降为11.8‰。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洪积冲积平原。

交通

复兴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复兴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纵穿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与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邯郸-济南-青岛铁路、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交汇于邯郸,境内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络,邯郸机场于2008年通航,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在四省交界区域中,只有复兴区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07年,复兴区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殖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邯郸市特有的植物物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植物分121科1146种,其中栽培植物达150种。邯郸栽培植物资源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花生等,是全国生要的粮棉、禽蛋、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土特产品有核桃柿子花椒鸭梨大蒜辣椒等。

动物资源

截至2007年,复兴区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马类较多,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豹、狼、狐、獾、、野兔、黄鼠狼、刺猬、水貂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验资、猫头鹰、雕、雉鸡、石鸡、乌鸦、鹌鹑、啄木鸟、布谷鸟、画眉、黄鹂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泥鳅、青鱼等;爬行类有龟、鳖、壁虎等。

矿藏资源

截至2007年,复兴区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煤和高品位的铁矿石产区,拥有丰富的“两黑”——煤、铁资源,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少、可选性好。此外还有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如铝矾土、耐火土、硫铁矿、含钾砂页岩、碳石等四十种以上矿藏。各种矿产地200处。

政治

区委书记:潘利军

经济概况

概况

复兴区是邯郸市的重工业区,下辖2乡、1镇、7办、45个居委会和56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30万,区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型工业城区。

截至2005年,辖区生产总值实现108.67亿元,同比增长17.8%;区属生产总值实现10.98亿元,同比增长17.7%;区域全部财政收入实现16.2亿元,同比增长9%;区属全部财政收入实现1.86亿元,同比增长20.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790万元,同比增长26%;可支配财力由上年的7727万元增加到10419万元,净增2692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460万元,同比增长120.4%。

第一产业

截止2010年复兴区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形成了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等10个特色产业之乡。

第二产业

截止2010年复兴区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企业对标”等活动,强化企业运行管理,加大技改力度,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0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641万元,工业利润完成7947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1.9倍。

第三产业

截止2010年,复兴区社会各界投入资金达1400万元,新建并完工10栋高层住宅楼,硬化道路19898米、整修街道16798米、更新改造饮水管线16000米;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1.7万平方米,围墙2000延长米,清理垃圾3.1万余立方米;粉刷彩色外墙涂料3万平方米;安装形状各异的路灯120盏,完成健身路径6条、广场游园5处、文化游园3个、文体活动中心1个。在部分村建立起了以邯郸文化、成语典故、传统美德、经典古诗文和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等为内容各具特色的文化墙。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复兴区境内至今留有古赵王城遗址,并建有赵苑仿古旅游区。千年沧桑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赵文化,至今流传有“完璧归赵”、“胡服骑射”、“黄粱美梦”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改革开放为赵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1994年邯郸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

教育事业

截止2010年复兴区创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复兴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后,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级明确分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过程管理与督导力度,确保人员、资金、制度三到位,并先后组织省、市骨干教师选拔培训、新课程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近千人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复兴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率达80.60%,在全国、省、市各种业务评比中有635人次,赢得奖励与荣誉,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9人次、省级奖励57人次。

投资1.2亿元、占地138亩、全市规模最大的公办民助学校——锦玉中学十一中分校开工建设,改写了复兴区中学没有“名校”的历史。

科技发展

截止2010年复兴区科技局先后制定了《复兴区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意见》 、《复兴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中积极实施技术创新“三个一”工程,于2003年制定出台了《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三个一”工程,培树高科技企业典型的方案》 ,首批选择了10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重点培养。辖区30余家中小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大专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依托关系,32家中小民营企业升级为科技型企业,9家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两年来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30余项。该局于2003年在全市十九个县市区科技系统中首家开通了“复兴企业在线”网站,为企业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并以“复兴企业在线”网站为依托积极推动企业上网,使辖区上网企业达到25家,其中有20余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由于各项科技工作开展较好,在2003年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中使复兴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医疗卫生

截止2010年复兴区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与市本级接轨。

按上一年度本人工资的2%划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率先在各县区中实现与市本级比例接轨。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复兴区以综合服务跟进、优化环境、放大效应、服务农村为主导思想,先后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农村城市化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城区为理念,积极向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倾斜,加快实施水网建设、路网建设和绿化美化,打造宜居城区环境。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城区绿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房地产开发,强化住房保障。

旅游

概括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资源大市,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六百多年的都城史,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十二五”时期,旅游累计投资180亿元,年均增长20.5%,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产业规模扩倍、总体收益翻番,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风景名胜

赵王城遗址公园

赵王城遗址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王城所在地,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存遗址分东、西、北3座小城,总面积5.12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王城遗址,2005年列入全国100个大遗址保护名录。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

王郎城址

王郎城址是战国、汉代城址,位于河北邯郸市王郎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现存城墙长680米,残宽16~34米,高3~12米,顶部宽约2米,黄土夯筑而成。据《邯郸县志》载:“王郎城在县西三里许,世传汉光武讨王郎,平其城,今久废无考。”曾在城内清理出战国、汉代陶瓦片以及“货泉”等钱币,故证实王郎城始于战国延续到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