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坚尼地城(卑路乍湾)巴士总站

坚尼地城(卑路乍湾)巴士总站
图片来自flickr

坚尼地城(卑路乍湾)巴士总站(英文:Kennedy Town (Belcher Bay) Bus Terminus)位于香港中西区坚尼地城城西道海旁,属于露天巴士总站[1][2]

坚尼地城(卑路乍湾)巴士总站的简称和位于西宁街的坚尼地城巴士总站完全相同,区外市民未必清楚区别。新巴及城巴均以“坚尼地城”称之。

中西区 (香港)

中西区英语: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西北部,于1980年代末由中区西区的北部合拼而成,为香港开埠之后最早发展的地区。其中中环上环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区,而西环则是早期发展的华人住宅区。中环区内以商业大厦为主,人口较少,而中半山山顶是香港其中一个富豪聚居地。根据2020年人口统计,中西区人口约为239,000人[3],亦是香港十八区中收入最高的地区以及全港最高学历的地区,46.5%人口持专上教育学位课程。[4]

目录

地理

中西区可以细分为中区西区半山区三个部份,中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等地,西区包括西环(即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和摩星岭,而半山区则包括太平山薄扶林道北部一带(主要是香港大学本部校园)。

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部水域与葵青区油尖旺区连接。西部水域则与离岛区连接。

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政府战败给英国。英军在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岛,今日上环的水坑口登陆。之后根据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清帝国割让香港岛,大英帝国于今日的中环上环一带建立维多利亚城,而四环九约中的其中三环及六约,均在今中西区范围之内。

1969年因应民政主任计划,香港被分为多区。当时上环、中环及半山区属于“中区”,西环连同现今南区之西部属于“西区”。1975年,港府进行行政区划重整,摩星岭以南的西区及原属东区赤柱石澳另组成南区,“中区”和剩馀的“西区”则合并为“中西区”。

移民史

中西区居住了不少福建人以及广东省内的潮州人,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闽南话潮州话母语,大多为老一辈的人口。福建人在开埠以来大量迁入中上环以及中上环半山一带,文咸东、西街永乐街的转口贸易,药材,船务绝大多数都是福建人经营[5],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于中上环一带。而潮州人则主要聚居于西环及西环半山一带,不少潮汕社团在西环区内均有很大的影响力。

区内人物:

  • 陈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员及立法会直选议员
  • 欧赞年:香港公民社会发展资源中心成员

参考文献

  1. 立法会提问,香港立法会,2011-6-8
  2. 香港岛巴士路线与社区发展 - 目录 ,书名:香港岛巴士路线与社区发展,ISBN 9789888310067,出版商:中华书局 (香港),出版日期:2014年11月,第42页
  3. 2020人口 (PDF). 
  4. 香港2020人口统计 (PDF). 
  5. 李培德. 香港大学-香港的福建商会和福建商人网络.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962209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