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博物院),俗称台湾故宫(博物院),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馆舍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221号和台湾省嘉义县太保市故宫大道888号,曾位列2015年全球参观人数第六多的艺术博物馆。
目录
辗转迁移
成立
国立故宫博物院是隶属于行政院的中央二级机关,故宫院长为特任官,视同部会首长。它的前身是成立于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内廷另外组织了故宫博物院。
抗日战争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辗转迁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陈列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裁撤并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第二次国共内战
随后第二次国共内战冲突导致时局再陷动荡。包括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在内的6个机构于是在1948年11月10日决定迁往台湾。
迁往台湾
几经改组易名,最终由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台北现址复院开幕。此后,博物馆历经多次馆舍扩建和修缮,并致力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加值应用的虚拟博物馆,位于嘉义的南部院区也在2015年12月28日启用。
馆内典藏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陶瓷器2万多件,包括从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古代书画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1]《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张宏的《华子冈图》等;善本古籍有近20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 铜器-6,044件 绘画-5,287件 瓷器-25,423件 书法-3,046件 玉器-12,104件 法帖-474件 漆器-707件 丝绣-306件 珐琅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1件 善本书籍-198,459册 文具-2,379件 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 钱币-6,953件 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 织品-138件 拓片-895件 杂项-12,347件 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