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大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喀山大教堂(俄语: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是以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终于1811年竣工。
中文名 喀山大教堂
外文名 Казански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位 置 俄罗斯圣彼得堡
设计师 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
竣 工 1811年
设计原本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奠基于 1801年
最佳游玩季节 6月、9月最佳。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开放时间 10:00-18:00。
门票价格 免费
官方网站 http://www.kazansky-spb.ru
简介
这个建筑的平面图呈十字型中间上方是一个圆筒型的顶楼,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半圆型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教堂里有库图佐夫墓和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胜利品。
建筑特点
半圆型的栅栏,它的花纹令人惊叹大教堂前的街心花园:帝国风格的花岗石喷泉,两位俄国统帅-1812年别列津纳河战役的英雄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得利的纪念像。大教堂内有库图佐夫骨灰安葬处十八格里鲍耶陀夫运河的耶稣复活教堂(在1883-1907年的“凶杀地”建成)建筑家帕兰以莫斯科经场的圣母教堂--瓦西里升天教堂为蓝本外貌美丽生动。
内部建筑
进入教堂后不远处的右侧就是库图佐夫将军墓,墓上部摆放着从法国军队手中夺得的战利品——几面军旗和钢盔[1] 。另外在军旗之间还挂着一幅画,画面上反映的是《喀山圣母像》保佑莫斯科远离立陶宛波兰联军入侵时的来龙去脉。在喀山教堂(Царское Селе)前方是一个有很多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广场,半圆形的回廊两端分别是库图佐夫元帅和巴克莱·德·托利塑像好像一直在凝视着广场。喀山教堂内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于教堂的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雕刻的库图佐夫雕像,在他旁边是与其同期的元帅巴克来德托利的雕塑。
建筑轶事
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1811年建成的,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2] 。大教堂正门两侧有造型严谨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宏伟壮观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教。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还有两位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的纪念像。建筑师在设计这座教堂时遇到不少困难根据东正教教规要求圣堂必须面向东方,因而必然造成教堂往往是侧面对着主要大街,建筑师们采取了把侧面设计得十分壮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人们一看气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记了这不是教堂的正面。这种处理方法极其大胆富有特色高大的圆顶居中耸立在一排排圆柱上空圆顶有70米高,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北面柱廊上的雕刻、殿内装饰和油画均出自名家之手。喀山大教堂的内部不大像一般的教堂,而更像一座宫殿。教堂明亮、轻快以柱列分隔的长形主堂高大宽敞中央穹顶辉煌华丽,仰视可见一幅圣母图周边饰以圣经人物雕刻和水彩壁画。
教堂历史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东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不甚美观,所以在教堂北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蒙古—鞑靼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显灵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现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视频
老倪看俄罗斯——影像中得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