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唐诗三百首-《天末怀李白》

故事内容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编选背景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1]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2]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一书,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入各体之后。《唐诗三百首》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当有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意。“三百首”是个概数,实际上本书一共收录了310, 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能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理解。此外,编者严格地挑选作品,所选的诗篇多为唐诗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诗坛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人,《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毫无遗漏地收录了这些名家的诗作,所选诗篇也多为精品。

基于《唐诗三百首》的上述特点,使得该书不但适合百姓阅读,也能登大雅之堂。《唐诗三百首》,因篇幅适中,老少皆宜、 雅俗共赏的优点,成为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在旧选本中是影响较大的一部诗歌集。

 
儒学杜甫 王维 白居易原图链接来自腾讯 的图片

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诗坛上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尤其是出现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光辉人物,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则天时代,诗人陈子昂继承了建安、正始时期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雄健有力的笔调,抵制和冲击了齐梁以来的浮靡的诗歌风气。他的诗指陈世事,深切凝重,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体恤同情,这和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他的代表 作有《登幽州台歌》等,陈子昂以复古的方式对诗坛进行革新,促进了唐诗的兴盛繁荣。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诗歌全面繁荣的高潮便展现在人们眼前,其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之涣崔颢等———虽然艺术造诣的深浅、作品存留的多少 不尽相同,但都能卓然成家,经不极掩。他们的诗歌,大都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浑成之中,华而不俗,雄健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表现了这个时代共同的艺术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韩愈曾在 《文章》中称赞过这两位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同,但在艺术成就上各自达到了两个不同的巅峰。彼此不能替代,也不能掩盖对方的光芒。“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严羽《沧浪诗话》) 因为《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家作品众多、流派各异,因此本文主要具体介绍李白、杜甫两位最突出的诗人及其作品。

杜甫早期的作品,有着纵横驰骋的饱满热情和活力。例如他在《望岳》诗中曾这样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希望登高望远,让群山在脚下变得无比的渺小,抒发了他胸中涌动的豪情,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进入中年时期,诗人杜甫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趋于成熟,他了解百姓的疾苦,透彻地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本质,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尖锐而严重的矛盾。于是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作品。例如他在《丽人行》一诗中,描述了皇室成员杨贵妃和其兄杨国忠等人挥霍糜烂的生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唐王朝内部的腐败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触发了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关告急。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杀戮、分裂的动荡混乱的局面之中,人民流离失所、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遭到破坏。杜甫一改过去的诗风,饱蘸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写出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流露出杜甫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安史之乱”基本平定后,杜甫到了成都,当他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喜讯时,内心顿时百感交集,更感到无比的欢欣振奋。写下了《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将一个爱国诗人由惊到喜,由涕泪到雀跃的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杜甫的诗作艺术地再现了动乱的现实,故而有了“诗史”的美誉。

李白的诗虽然不像杜甫的诗那样和现实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但独树一帜,具有毫不逊色于现实主义的浪漫情怀。李白的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令人惊奇的想象力。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被历代爱好者所传唱。诗人这样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的意境开阔、幽远,体现了诗人超然脱俗的精神世界。生活在治乱并存的唐朝,李白的诗歌同样也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见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恣意纵横的想象、浪漫豪放的笔法,更可以通过缤纷华美的诗句,领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的洒脱和高洁。又如在《将进酒》一诗中,诗人同样以豪放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宣泄了内心对现实的愤懑和狂放不羁的情绪。

战乱后的唐朝,逐渐走向衰败,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呈现一片凋敝的景象。而后出现了“新乐府”运动,整个诗坛又开始复苏、兴盛,活跃着一批以白居、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白居易的诗和杜甫的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这些诗或是描写百姓贫困疾苦,或是揭露官吏的贪婪腐败,或是揭露社会矛盾,或是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例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均堪称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到了晚唐,重要的诗歌作品多出自于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之手。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反映在诗歌中的也多是没落、消沉、颓废的思想情绪。但是在艺术上,这些作品仍然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格律对仗、文词构思、诗歌意境方面都是值得把玩的佳作。

相关图片

视频

唐诗三百首相关视频

唐诗三百首动画-咏鹅
为你读诗丨唐诗三百首:《咏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