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唐春安[1] 1958年3月生,湖南省黔阳县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担任973计划项目“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中文名 唐春安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黔阳县, 毕业院校 中南工业大学 。 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 担任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唐春安
出生 1958年3月
湖南省黔阳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于 中南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 担任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知名作品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

目录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2007年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89-2006年 东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学习经历

1988年 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 东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82年 中南工业大学获得本科学位

社会兼职

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研究员

大连大学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

973计划项目"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2013)首席科学家。

重大事迹

1995年创建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地下工程和边坡稳定性、岩层移动、岩爆、地震机制等。研究开发了"极具前景的数值模拟新方法"。出版《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等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篇,EI检索200篇。

1988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级基础性研究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学术论著

孔隙水压力对岩石裂纹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脆性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的数值试验方法

矿柱破坏过程及其声发射规律的数值模拟

石门揭煤突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article breakage as applied to mechanical crushing-Part II Interparticle breakage

含瓦斯"试样"突出现象的RFPA~2D数值模拟

东北矿区资源开采诱发的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损伤特征

材料破坏过程中应力分布的数值光弹图

非均匀性对岩石介质中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

新型全长多点楔胀式管缝锚杆竹节式锚杆的试验研究

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研究方向

1、岩石失稳破坏机理

2、地下工程数值模拟与高性能计算

3、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性分析

4、工程动力灾害监测

5、混凝土破坏与模拟

个人著作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EI收录170余篇,SCI收录80余篇,国内外引用达到3200多篇次。

1.唐春安,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北京

2.唐春安、王述红傅宇方,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脸,科学出版社,2003,北京(另附)

3.唐春安、朱万成,混凝土损伤与断裂-数值试验,科学出版社,2003,北京

4.Tang C.A., Zhang Y.B., Liang Z.Z., Xu T., Tham L.G., Lindqvist P-A., Kou S.Q. & Liu H.Y., Fracture spacing in layered materials and pattern transition from parallel to polygonal fracture, Physical Review E, 2006, 73(5-2), 056120 (1-9).

5.Tang C.A.,Numerical simulation on progressive failure leading to collapse and associated seismicity.,Int. J. Rock Mech. & Min. Sci.,Vol.34,1997,249-261

6.Tang C.A. & Kaiser P.K.,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umulative damage and seismic energy release in unstable failure of brittle rock (Part I - Fundamentals & Part II - Rib pillar collapse),Int. J. Rock Mech. & Min. Sci.,Vol.35,1998,113-134

7.Tang C.A., Liu H., Lee P.K.K., Tsui Y. & Tham L.G.,Numerical tests on micro-macro relationship of rock failur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Part I - Effect of heterogeneity & Part II - Constraint, slenderness and size effects),Int. J. Rock Mech. & Min. Sci.,Vol.37,2000,555-577

8.Tang C.A., Tham L.G., Lee P.K.K., Yang T.H. & Li L.C.,Coupled analysis of flow, stress and damage (FSD) in rock failure,Int. J. Rock Mech. & Min. Sci.,Vol.39,2002,477-489

9.Tang C.A., Liu H.Y.,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Particle Breakage as Applied to Mechanical Crushing (Chapter 15), in Mojtaba Ghadiri, Mike Hounslow and Agba Salman, Handbook On Particle Breakage,Elsevier,2007,UK

10.Tang C.A.,Energy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geo-environment damage in China,Nov.30-Dec.2, 2005. The Third Asia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Tokyo, Japan (特邀报告)

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 主要从事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地下工程和边坡稳定性、岩层移动、岩爆、地震机制等。

1988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级基础性研究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项目

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采动岩体渗流规律与突变机理(课题编号:2007CB209404)"(2007-2011,427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采动煤岩地质环境劣化诱发矿山动力灾害机理研究"(2007-2010,150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深部开采岩爆动力灾害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课题编号:50820125405)"(2009-2012,130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石层状结构等空间裂纹形成机理的数值与物理试验研究(课题编号:10672028)"(2007-2009,35万)

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震监测与并行计算的矿山动力灾害预测方法研究"(2008-2010)

6、 "淮南矿区瓦斯突出机理与预报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2009-2010)

7、 "锦屏一级左岸边坡稳定性的微震监测研究"(2009-2010)

8、 "锦屏二级电站隧洞群岩爆灾害机理与微震监测分析方法研究"(2009-2010)

9、张马屯铁矿床大帷幕稳定性微震监测系统开发与实施

10、非平衡条件下岩石变形系统失稳特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472018)

11、岩石破裂过程失稳及其岩爆机制(杰出青年基金),59525408

12、地震活动性演化的物理与数值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4009)

13、岩石破裂过程数值模拟及其红外热像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4013)

14、大地强震机理与预测的综合研究,973项目,G1998040700

15、煤矿瓦斯灾害预防及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34040)

社会活动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工作成果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排名第一

2002年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省部级)岩爆及其采矿诱发岩体失稳过程的研究 排名第一

2001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开采诱发岩体破裂过程失稳及其岩爆机理研究 排名第一

2002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岩石破裂过程失稳及其数值试验方法 排名第一

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理论)奖 排名第一

200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下特厚煤层煤巷锚杆支护试验研究排名第一

2004年获辽宁省教学改革一等奖 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排名第一

在读学生人数

博士研究生 19 人

硕士研究生 9 人

毕业学生人数

博士研究生 10 人

硕士研究生 23 人

搜索发现

学习经历

1988年 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 东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82年 中南工业大学获得本科学位

社会兼职

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研究员 大连大学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 973计划项目“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2013)首席科学家。

参考文献

[[Category: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