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孝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孝炎
出生 1932年10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江蘇省太倉市
民族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環境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1932年10月生於江蘇省太倉市,環境科學專家[1],中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2],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53年唐孝炎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5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技術物理系任教;1972年起開創中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的系統研究和教學;1985年擔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主任;1993年擔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層損耗環境影響評估組共同主席;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院士;1996年擔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3年獲得國家環保總局臭氧層保護個人特別金獎;2005年獲得維也納公約20周年保護臭氧層貢獻獎,同年擔任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2010年受聘為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2012年獲得北京大學國華傑出學者獎;2015年獲得首都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獎[3]

唐孝炎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包括臭氧、光化學煙霧、酸雨以及氣溶膠化學等方面 。

人物經歷

1953年,唐孝炎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5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學化學系、技術物理系擔任助教(至1958年12月)。

1959年1月,前往前蘇聯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進修(至1960年4月)。

1960年5月,回到中國擔任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放射化學教研室副主任、講師,之後轉入環境化學教研室,相繼擔任實驗室主任、講師、副教授(至1985年4月),環境科學中心主任、教授(1985年5月-1996年)。

1985年9月,前往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擔任高級客座科學家(至1986年10月) 。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院士 。

1996年,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系教授。

2005年8月,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成立,唐孝炎擔任名譽院長 。

2010年1月,河南省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批准建設,唐孝炎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1月,受聘為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綜述

唐孝炎在中國創建環境化學專業,在開創、發展大氣環境化學領域方面有顯著貢獻。在環境化學前沿領域,如大氣臭氧 、酸雨和大氣細顆粒物(氣溶膠)化學方面作過許多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系統工作。對酸性雨水、霧水和雲水開展了酸化過程的化學研究 。

1974年,蘭州光化學污染事件引起了當地居民和政府的關注,唐孝炎作為技術負責人,領導設計組織了蘭州光化學煙霧現場大規模綜合研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於1977年證實了光化學煙霧在中國的存在,發現了中國光化學煙霧不同於外國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蘭州夏季嚴重的光化學污染顯著緩解。

1979年,為了進一步研究大氣中的光化學反應,她主持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光化學煙霧模擬裝置;在當時國內無計算機軟件的困難條件下,開發了國內最早的用以描述二次污染物時空分布的大氣質量模擬模式。在隨後數十年的時間裡,她先後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或石油化工區開展了光化學煙霧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還負責制訂了中國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中光化學氧化劑標準和標準分析方法。這些工作在國內起步最早,研究最多而且最系統 。

80年代初期,唐孝炎針對中國出現的酸雨,根據一些地區的酸雨資料和實地調查研究,特別是酸雨形成中大氣化學和物理過程的本質,提出中國存在輸送類型酸雨的觀點,她在酸雨研究中的許多見解如干沉降的重要性、大氣鹼性塵對酸雨的中和作用,以及細粒子可能是酸性硫化物遠距離傳輸的主要形式等,均對中國酸雨研究和酸雨污染控制對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成果 。

1987年,唐孝炎開始研究臭氧層破壞機制、替代品性質和履行國際公約對策等,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已成為中國履行《議定書》最重要的技術和決策支持機構。

1992年,唐孝炎主持編寫《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的國家方案》於199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3月《議定書》被蒙特利爾議定書執委會譯成五國文字,作為其他國家的參考範本,在國際公約履約方面,尤其是在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履約過程中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

1998年,唐孝炎主持完成了有關北京市及其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的多項專題研究項目,如"北京市大氣能見度改善研究"、"北京市大氣二次污染控制對策研究"等課題,基於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長期研究獲得的數據,總結提出了北京市大氣複合型污染的特徵及其演變規律,指出了北京市大氣污染未來發展趨勢及其研究和防治重點領域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截止到2016年,唐孝炎多次參加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第十專題戰略及其政策研究、主持國家攻關項目,973、863有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和北京市項目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次、一等獎1次,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次 ,具體的主持項目和獲獎情況如下:

唐孝炎

1985年 蘭州西固地區大氣光化學污染規律和防治對策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 我國酸雨的來源、影響及其控制對策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

1993年 福建省湄州灣新經濟開發區環境規劃綜合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 中國酸沉降及生態影響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 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0年 北京及周邊大氣污染形成機制、區域聯控及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論文著作

截止到2016年,唐孝炎在中國國內外雜誌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獨立和合作完成4部著作,其中1990年出版的教科書《大氣環境化學》(2006年再版),先後獲得教育部、國家環保局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先進教育集體和教材一等獎;與錢易合作主編的著作《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材獲得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著作名錄:

1982.05 《光化學氧化劑(環境衛生基準之七)》 世界衛生組織編;唐孝炎,李文譯 --

1990.10 《大氣環境化學》 唐孝炎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錢易,唐孝炎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8 《環境問題與環境意識》 唐孝炎等著;楊明主編 北京:華夏出版社

人才培養

1972年唐孝炎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環境化學專業,率先開設了《環境概論》、《三廢治理》、《環境化學和大氣化學》等一系列環境課程 。

截止到2017年,唐孝炎依然堅持在教育教學一線,為北京大學的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課程《環境問題》,她注重培養新生獨立思考、獨立討論等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用案例進行教育 。40餘年來已為中國環境科學的科研、管理和教學培養了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其中學生張遠航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生胡敏受聘為2012年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生邵敏擔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系教授 。

唐孝炎除了在北京大學,還在鄭州大學、復旦大學獨立和聯合指導學生,截止到2017年7月,已培養出40名博士、10多名碩士。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唐孝炎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

2017 鄭州市大氣典型污染過程研究 余飛 碩士

2017 鄭州、洛陽和平頂山城區PM2.5中含碳組分污染特徵及源解析 王群 碩士

2016 河南省能源消費及相關排放特徵與控制策略研究 王克 博士

2015 鄭州市PM2.5污染特性及其源解析研究 王佳 博士

2014 生物質熱解油催化加氫脫氧提質研究 徐興敏 博士

2012 含氮雜環芳烴廢水的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及機理研究 趙翠 博士

2011 生物滴濾塔結合固定化技術處理異丙醇廢氣研究 邱奕誠 博士

2010 複雜地形含硫氣井應急計劃區劃分方法研究 陳勝 博士

2009 吡啶、喹啉微生物降解及生物強化去除的特性與機理 柏耀輝 博士

2009 大氣過氧自由基的測量及其有關化學行為研究 李曉倩 博士

2008 大氣細粒子化學組分與體內氧化應激的相關暴露研究 魏永傑 博士

2007 化學品環境管理:風險管理與公共治理 劉建國 博士

2007 北京土壤中的類二惡英PCBs研究 劉耕耘 博士

唐孝炎

2006 甲醛在礦質氧化物顆粒表面的大氣非均相反應 徐冰燁 博士

2005 北京市地面臭氧濃度的非線性動力學預報模型研究 江田漢 博士

2005 基於環境安全理論的中國能源環境安全政策和管理體制研究 何平 博士

2005 基於長距離傳輸潛力的殺蟲劑類POPs毒性潛力研究 王宣同 博士

2005 AMS研究無鉛汽油添加劑MTBE及TBA與體內生物大分子的化學作用 杜慧芳 博士

2005 企業環境投資的經濟學分析 安樹民 博士

2004 基於自然資本占用的城市生態評價方法研究 詹存衛 博士

2003 城市水資源承載力調控途徑與方法研究 李詩剛 博士

2003 青藏高原低層大氣氧化性研究 林偉立 博士

2003 天然沸石處理系統控制滇池流域降雨徑流污染的機理及應用 張曦 博士

2002 天然沸石吸附-生物再生技術及其在滇池流域暴雨徑流污染控制中的試驗與機理研究 溫東輝 博士

2001 區域空氣質量模式及酸雨控制對策分析 孟凡 博士

2001 城市氣溶膠硫酸鹽、硝酸鹽及相關氣體的變化與轉化研究 周福民 博士

2001 大氣氫氧自由基測量方法的建立和研究 任信榮 博士

2000 海上溢油事故生態系統影響模型研究 喬冰 博士

2000 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對策與城市交通改善研究 孫永福 博士

2000 有效利用國際環境援助的模式和方法 王偉黎 博士

1999 典型城市光化學污染研究 彭立新 博士

1997 甲烷的同位素研究 朱玫 博士

1997 異戊二烯的大氣化學行為研究 李爽 博士

1997 激光誘導熒光測定OH自由基方法的建立和研究 田洪海 博士

1996 香港地區紫外輻射研究 尚琪 碩士

1995 長光路FTIR研究氯氟烴替代物大氣化學行為 陳忠明 博士

1994 AMS方法在大氣氣溶膠來源研究中的應用 邵敏 博士

1994 大氣氣溶膠緩衝能力的研究 鍾愛民 碩士

1993 臭氧消耗潛勢的計算方法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喻本德 博士

1993 二甲基硫測定方法及其海氣通量的研究 胡敏 博士

1993 大氣中碳氫化合物( HCs )的天然來源研究 趙美萍 碩士

1992 溫室氣體CH4、N2O排放源的研究 李智 碩士

1992 平流層臭氧的減少及其對流層臭氧的影響 馬建中 博士

1992 FP法(Filter Packs)同時測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顆粒物 梁寶生 碩士

1991 大氣氟氯烴臨測方法研究 彭立新 碩士

1991 北京地區大氣中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的來源研究 邵敏 碩士

1991 甲醛連續測定方法的研究 楊麗華 碩士

1990 酸濕沉降的化學機制研究 張遠航 博士

1988 華南地區酸雨期間δO_2氣相轉化 黃騰 碩士

-- 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控制管理研究 胡少峰 --

榮譽表彰

唐孝炎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3年 國家環保總局臭氧層保護個人特別金獎

2004年 國家環保總局第二屆中國保護臭氧層貢獻獎特別金獎

2005年 美國國家環保局平流層臭氧保護獎

2005年 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維也納公約20周年貢獻獎

2006年 北京市政府首都環保之星獎

2007年 美國EPA慶祝蒙特利爾議定書籤署20周年特別獎

2008年 國家環保部及北京市環保局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先進個人

2010年 2008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2012年 北京大學2012年度國華傑出學者獎 2015年 北京市政府"首都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獎

社會任職

1979年3月-1990年12月 中國環境學會理事會理事(第一屆、第二屆)

1988年-1996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大氣化學委員會銜稱委員(類似常務委員)

1990年12月-2006年6月 中國環境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

1993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臭氧層損耗環境影響評估組共同主席

2006年6月- 中國環境學會理事會顧問(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

2017年11月- 第五屆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空氣質量改善國際學術研討會顧問委員會

-- 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IGAC)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 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化學亞太地區環境研究委員會(APARE)委員

--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

-- 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

-- 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首席顧問

人物評價

唐孝炎是中國最早認識到臭氧層破壞機制的科學家,在中國各階段大氣污染的來源、成因和防治對策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光化學煙霧污染研究、酸雨和酸沉降研究、臭氧層保護系列研究中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取得一系列的突破性研究進展,為中國大氣污染控制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也為中國的大氣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事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是中國大氣環境科技領域的開拓者,是具有世界影響的環境科學家。唐孝炎熱心公益事業,長期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界的領導職務,積極推動中國婦女和各階層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促進社會各界參與環境保護事業,尤其在婦女與環境方面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 。(2008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

人物影響

2012年,在唐孝炎80壽辰時,由她的學生們發起並捐資設立了"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唐孝炎個人也向該基金注資,用於激勵全國在環境科學領域具有創新精神、獨特見解、傑出表現的優秀學生,以鼓勵中國青年一代投身於環境保護事業,協助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環保人才 。

視頻

86歲的唐孝炎院士堅持為北大環院大一新生開設《環境問題》課

參考來源

  1. 唐孝炎院士簡介 ,北京大學
  2. 唐孝炎 ,中國工程院
  3. 唐孝炎 ,鄭州大學,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