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王大九日登城之作 原韵二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王大九日登城之作 原韵二首》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写的文章。

作品欣赏

烽火连西北〔1〕,

登埤动客心〔2〕。

茱萸山插少〔3〕,

荆棘路埋深。

惊见归飞雁,

愁听断续砧〔4〕。

一声河满子〔5〕,

泪落不成吟。

郭沫若《和王大九日登城之作 原韵二首》敝帚集与游学家书

说明

此题二首作于1912年10月。王大,作者乐山高等小学堂同学。这年重阳节(10月18日)登城,依王大诗原韵和诗二首。用韵当步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殷殷之情。标题,《诗稿》初作《和王大九月九日登城之作原韵二首》,后据原稿勘误,删去“九月”二字。

注释

〔1〕古代在西北方边境建造烽火台,台上置薪草狼粪,遇外敌来犯,即举火预警。此指西北边疆外敌入侵战火。参见《代友人答舅氏劝阻留学之作次原韵》注〔2〕。据杜甫《春望》韵,疑原稿的第一、二句与三、四句顺序抄写颠倒了,比照第二首亦可证明。

〔2〕埤,墙。此指城上女墙。客心,旅居在外的心思。

〔3〕参见《九月九日赏菊咏怀》注〔1〕。此指客居在外,缺少兄弟般的朋友。

〔4〕砧,捣衣石。杜甫《捣衣》:“亦知戌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及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此句化用杜甫诗意,断续的捣衣声听来令人发愁。

〔5〕河满子,一作何满子,古曲名。张祜《何满子》:“一曲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铁马〔1〕关山远,

铜驼棘尚深〔2〕。

登高频极目,

俯首更伤心。

乱际惊听角〔3〕,

凄迥不闻砧〔4〕。

故园菊〔5〕应好,

难得旧时吟。

注释

〔1〕铁马,铁甲之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朱旗万里。”《文选》李善注:“铁马,铁甲之马。”喻兵。

〔2〕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驼。借“铜驼荆棘”,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晋书•索靖传》:“靖有先知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3〕角,号角。《北史•齐安德王延安宗传》:“周武帝乃驻马,鸣角收兵。”

〔4〕迥,回。砧,捣衣石,指捣衣声。此句喻凄凉辽远。

〔5〕故园菊,故乡的菊花。杜甫《秋兴八首》之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末二句意谓故乡的菊花想必开得很好,今天难有从前的心情来吟咏菊花。[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