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望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和望晓 》 | |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和望晓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诗词原文
《和望晓 》[1]
[唐] 白居易
休吟稽山晚,听咏秦城旦。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
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南山青沉沉,东方白漫漫。
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朝车雷四合,骑火星一贯。赫奕冠盖盛,荧煌朱紫烂。
沙堤亘蟆池,市路绕龙断。[子城东北低下处,旧号虾蟆池。]
白日忽照耀,红尘纷散乱。贵教过客避,荣任行人看。
祥烟满虚空,春色无边畔。鹓行候晷刻,龙尾登霄汉。
台殿暖宜攀,风光晴可玩。草铺地茵褥,云卷天帏幔。
莺杂佩锵锵,涨饶衣粲粲。何言终日乐,独起临风叹。
叹我同心人,一别春七换。相望山隔碍,欲去官羁绊。
何日到江东,超然似张翰。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 缩略图 ,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3]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4]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