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喊與細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喊與細語》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麗芙·烏曼、英格里德·圖林、哈里特·安德森主演的情感電影[1],於1973年3月5日在瑞典上映。

該片講述了身患不治之症的艾格尼絲自知時日無多,她希望在臨死之前讓關係緊張的兩個妹妹學會珍愛彼此的故事

劇情簡介

艾格尼絲(哈里特·安德森飾)、瑪麗亞(麗芙·烏曼飾)和卡琳(英格里德·圖林飾)雖然是三姐妹,她們的內心卻有着積重難返的隔膜與疏離感。當艾格尼絲身患絕症,生命將近,守護在她身邊的只有女僕安娜(卡莉·塞爾萬飾)。艾格尼絲從來沒有得到過母親完整的愛,臨死前她妄想讓關係緊張的姐妹變得珍愛彼此,卻一再事與願違。瑪麗亞是最得母親寵愛的孩子,因此遭到姐妹的嫉妒,而她自己的感情生活也處理的一塌糊塗,在丈夫和情人之間徘徊周旋。卡琳的生活更是充滿壓抑,和丈夫的關係陷入僵局,令她沉淪於自虐。姐妹三人想擺脫生活的陰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卻發現和解的願望太過遙遠,隔膜似乎已不可打破[2]

幕後花絮

片中用於拍攝的房子Taxinge-Nasby已經很多年沒有人居住,劇組用光滑的紅色油漆把牆面重新漆了一遍。

導演伯格曼自費製作了該片,但在美國卻沒有一個發行商願代理發行,他們一致認為該片很難盈利。

片中安娜懷抱安妮的姿勢是受到了米開朗琪羅創作的雕塑「聖母憐子」的啟發。

該片攝影機使用的方式很特別,遠鏡頭被用於冷漠與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姐姐卡琳,而強烈的近鏡頭則被用於十分熱情的妹妹瑪麗亞 。

影片評價

《呼喊與細語》沿用伯格曼前作《沉默》的方式,在鐘錶的滴答聲中開始,用五種不同的鐘表聲音配以指針和鐘擺的特寫,時間在片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鐘錶的特寫畫面被穿插在影片的各個部分。尼克維斯特的攝影讓影片散發出了全部的魅力,在銀幕上創造出了「油畫般的質感」。不過實際上片中的色彩運用是「不自然」的,紅色為基調的大色塊過於濃烈,然而這一「缺點」卻正好符合影片的內在需要。色彩是與角色的心理與情感相聯繫,因此那些通常會顯得做作和生硬的畫面,在片中卻顯得格外貼切。伯格曼近乎自然主義地描寫了晚期癌症病人在衰弱和劇痛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終結,為此他必須用唯美的畫面和鮮艷的色彩來加以調和,才不至於讓人徹底墮入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絕望。死去的艾格尼絲和她的日記述說着理想生活的美好,使得影片結尾三姐妹與安娜在鋪滿金黃落葉的林間散步的畫面更加感人(《外灘畫報》評)。

視頻

呼喊與細語 相關視頻

可曾感受愛的監獄 看電影大師伯格曼的傑作《呼喊與細語》
呼喊與細語 預告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