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君主专制」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君主专制.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mianfeiwendang.com/pic/7421b61e9e5e19fe31eb169db5932b014ccb5301/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7421b61e9e5e19fe31eb169db5932b014ccb5301 来自 免费文档 的图片]]]
 
[[File:君主专制.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mianfeiwendang.com/pic/7421b61e9e5e19fe31eb169db5932b014ccb5301/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7421b61e9e5e19fe31eb169db5932b014ccb5301 来自 免费文档 的图片]]]
  
'''君主专制'''(英语:absolute monarchy;德语:absolute Monarchie),是西方[[政治学]]概念中定义的一种政体,又译为君主专政、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专制、绝对主义王权、绝对王权等;支持君主专制的思想被归类为专制主义(早期曾译为“绝对主义”,系根据[[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英语:enlightened absolutism等词汇的片面直译;而现代西方政治学多以英语:despotism进行表述)。早期埃及、希腊、罗马至欧洲中古时代,其君主作为世人与神之间的神圣角色,不仅是世俗的首领,也是[[宗教]]的首领;[[中世纪]]欧洲则由于[[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权大大高于君权,君权很大程度上受到诸侯的限制,在英国甚至产生了大宪章这样限制君权的法律传统;16至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加强君权,国家教会的建立使君主专制受到强化、甚至出现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但从17世纪英国及其他国家开始,君权受到立宪化规范,规定其权力从人民而来。
+
'''君主专制'''(英语:absolute monarchy;德语:absolute Monarchie),是西方[[政治学]]概念中定义的一种政体,又译为君主专政、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专制、绝对主义王权、绝对王权等;支持君主专制的思想被归类为专制主义(早期曾译为“绝对主义”,系根据[[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英语:enlightened absolutism等词汇的片面直译;而现代西方政治学多以英语:despotism进行表述)。早期埃及、希腊、罗马至欧洲中古时代,其君主作为世人与神之间的神圣角色,不仅是世俗的首领,也是[[宗教]]的首领;[[中世纪]]欧洲则由于[[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权大大高于君权,君权很大程度上受到诸侯的限制,在英国甚至产生了大宪章这样限制君权的法律传统;16至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加强君权,国家教会的建立使君主专制受到强化、甚至出现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D2EK2UF0521X215.html 全球仅存的四个政教合一国家,三个相当富有,还有一个相当强势],网易号,2019-04-18</ref> ,但从17世纪英国及其他国家开始,君权受到立宪化规范,规定其权力从人民而来。
  
 
==中国==
 
==中国==
行 9: 行 9:
 
 但是这个看法在学界仍存在争议。法国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专制主义(despotism),之后成为欧洲汉学界的主流见解。如[[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认为中国属于专制统治,卡尔·魏特夫则将中国归类为东方专制主义。但这些学者认为中国与欧洲的历史发展方式不同,对于传统中国是否为绝对君主制,则持保留看法。在中国也有类似见解,如学者钱穆认为中国朝代虽可说是专制(despotism),但王权仍未绝对,不能说是绝对君主制。在《国史大纲》中,钱穆认为中国至元、明、清三代时,才发展为绝对君主制。在1942年论文〈论宋代相权〉中,提出[[宋朝]]削弱相权,为进入绝对君主制的前导。其弟子余英时,提出在[[明太祖]]废相之前,中国帝王权力,受到相权限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非绝对君主制。但在明太祖废相之后,[[皇帝]]权力变得绝对,在此之后,直到清朝灭亡为止,中国才是绝对君主制。
 
 但是这个看法在学界仍存在争议。法国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专制主义(despotism),之后成为欧洲汉学界的主流见解。如[[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认为中国属于专制统治,卡尔·魏特夫则将中国归类为东方专制主义。但这些学者认为中国与欧洲的历史发展方式不同,对于传统中国是否为绝对君主制,则持保留看法。在中国也有类似见解,如学者钱穆认为中国朝代虽可说是专制(despotism),但王权仍未绝对,不能说是绝对君主制。在《国史大纲》中,钱穆认为中国至元、明、清三代时,才发展为绝对君主制。在1942年论文〈论宋代相权〉中,提出[[宋朝]]削弱相权,为进入绝对君主制的前导。其弟子余英时,提出在[[明太祖]]废相之前,中国帝王权力,受到相权限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非绝对君主制。但在明太祖废相之后,[[皇帝]]权力变得绝对,在此之后,直到清朝灭亡为止,中国才是绝对君主制。
  
 自秦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周天子封建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其统治核心是皇帝制度。纵观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和皇位的继替,大致有两种类型:同姓相继皇位继承──世袭型,异姓相代改朝换代──更替型。
+
 自秦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周天子封建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ref>[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3-21/content-1421568.html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演进的规律],民主与法制网,2020-03-21 </ref> ,其统治核心是皇帝制度。纵观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和皇位的继替,大致有两种类型:同姓相继皇位继承──世袭型,异姓相代改朝换代──更替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重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显示权利不可转移,和皇权至上显示地位至上。[[秦始皇]]以皇权为中心建立中央政权组织,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乃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设有诸卿,分管各项事务,属中央职能部门。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重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显示权利不可转移,和皇权至上显示地位至上。[[秦始皇]]以皇权为中心建立中央政权组织,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乃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设有诸卿,分管各项事务,属中央职能部门。
 +
 +
==视频==
 +
===<center> 君主专制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0325高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
</center>
 +
<center>{{#iDisplay:v00332mxnrj|560|390|qq}}</center>
 +
 +
<center>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center>
 +
<center>{{#iDisplay:i0935kbah00|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於 2020年4月7日 (二) 20:19 的最新修訂

君主專制(英語:absolute monarchy;德語:absolute Monarchie),是西方政治學概念中定義的一種政體,又譯為君主專政、絕對君主制、絕對君主專制、絕對主義王權、絕對王權等;支持君主專制的思想被歸類為專制主義(早期曾譯為「絕對主義」,系根據歐洲啟蒙運動時期英語:enlightened absolutism等詞彙的片面直譯;而現代西方政治學多以英語:despotism進行表述)。早期埃及、希臘、羅馬至歐洲中古時代,其君主作為世人與神之間的神聖角色,不僅是世俗的首領,也是宗教的首領;中世紀歐洲則由於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權大大高於君權,君權很大程度上受到諸侯的限制,在英國甚至產生了大憲章這樣限制君權的法律傳統;16至18世紀歐洲各國紛紛加強君權,國家教會的建立使君主專制受到強化、甚至出現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1],但從17世紀英國及其他國家開始,君權受到立憲化規範,規定其權力從人民而來。

目錄

中國

秦朝之後的中國傳統王朝都被認定是絕對君主制。如金觀濤等認為,中國在戰國時代後期,形成絕對君主制之後,進入超穩定結構。在1949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科書中,將中國自秦朝開始,至清朝結束,都被歸類為絕對君主制。

但是這個看法在學界仍存在爭議。法國孟德斯鳩認為中國是專制主義(despotism),之後成為歐洲漢學界的主流見解。如馬克思提出亞細亞生產方式,認為中國屬於專制統治,卡爾·魏特夫則將中國歸類為東方專制主義。但這些學者認為中國與歐洲的歷史發展方式不同,對於傳統中國是否為絕對君主制,則持保留看法。在中國也有類似見解,如學者錢穆認為中國朝代雖可說是專制(despotism),但王權仍未絕對,不能說是絕對君主制。在《國史大綱》中,錢穆認為中國至元、明、清三代時,才發展為絕對君主制。在1942年論文〈論宋代相權〉中,提出宋朝削弱相權,為進入絕對君主制的前導。其弟子余英時,提出在明太祖廢相之前,中國帝王權力,受到相權限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並非絕對君主制。但在明太祖廢相之後,皇帝權力變得絕對,在此之後,直到清朝滅亡為止,中國才是絕對君主制。

自秦朝統一中國後,廢除了周天子封建制度,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2],其統治核心是皇帝制度。縱觀中國古代專制王朝和皇位的繼替,大致有兩種類型:同姓相繼皇位繼承──世襲型,異姓相代改朝換代──更替型。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重要特點是,皇位世襲顯示權利不可轉移,和皇權至上顯示地位至上。秦始皇以皇權為中心建立中央政權組織,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個最高官職。丞相乃百官之首,幫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丞相之下還設有諸卿,分管各項事務,屬中央職能部門。

視頻

君主專制 相關視頻

0325高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