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惠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惠康(英语:Yip Wai-hong,1930年12月31日-),香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就读广州市培正中学及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先后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55年)、美国肯塔基州南方浸信会神学院宗教音乐硕士,1969年)及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浸信会神学院(音乐艺术博士,1979年)。曾于香港浸会大学任教达30年,为该校音乐系创系系主任,历任文学院院长及校董。叶惠康毕生致力于香港音乐教育、推广及普及工作,曾先后创办香港儿童合唱团、泛亚交响乐团、叶氏儿童合唱团、香港儿童交响乐团等音乐团体,被誉为香港的“儿童合唱团之父”。

2017年11月7日,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向叶惠康颁发“CASH音乐成就大奖”,以表扬其音乐才华以及对香港音乐界所作出之重要贡献。

基督教发展史上,耶稣为首的犹太新兴教派人数并不多,所以要发展下去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耶稣为自己挑选了十二个使徒[1],象征自古以色列以来的十二部族[2]。这十二个人替耶稣向民众宣传教义。

简介

1930年12月31日,叶惠康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叶家育有九名子女,叶氏排行第九。父亲叶培初,广东台山筋坑人,毕业于广州珠光里“培正书塾”,曾任培正校董会主席、同学会会长。 因叶培初为培正中学及培道中学校董的关系,叶家九名子女中,男孩均被送往培正中学念书,女孩则至培道中学就读。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广州培正中学校长黄启明率该校员生从广州往鹤山避难,当中包括叶家,然因叶惠康当时年纪尚小,家人未允其随行。1938年,广州培正中学迁至澳门,叶惠康方正式入学,成为该分校的首批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念完初中后方于1945年返回广州继续升读高中,直至1949年毕业,其所属级社为“坚社”。

叶惠康自小已学习大提琴及钢琴,遂对音乐怀有浓厚兴趣,而叶家九名子女皆曾学习音乐,叶父亦有拉锯琴的习惯。然而,叶父却以无助生计为由,禁止子女投身音乐相关行业,但叶惠康始终钟情于音乐。1949年,叶惠康中学毕业后,报考私立广州大学当时设于香港的私立大专广大书院,修读土木工程系。翌年,叶惠康得到当时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医的三姊叶惠芳向叶父说项,叶惠康终获叶父批准修读音乐。叶惠康遂随三姊北上,后报读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并获取录,主修作曲,并结识了广州人蔡正怡,二人不久结为夫妇。

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叶惠康得到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同为广州培正中学校友的作曲家及小提琴家马思聪青睐,于1956至1957年间获安排在苏联作曲家鲍里斯·阿拉波夫的指导下研习作曲,更准备追随阿拉波夫到苏联深造。然而,因叶家当时被指带亲美及反共背景,叶氏到苏联深造的安排遂遭禁止。为此,叶氏曾于1957年的“大鸣大放”运动中向毛泽东致函批评留学安排不公。同年,“反右运动”爆发,叶氏因其批评而遭划定为“右派分子”,翌年与妻子蔡正怡二人被派往湖北省接受劳动改造。蔡氏被分配到武汉喂猪;叶氏则于潜江耕田,又曾于荒野中采摘棉花,在长期挨饿的情况下致使其体重曾一度由164磅暴跌至88磅,更曾萌生自杀念头。经历为时18个月的劳动改造后,叶氏获准到武汉音乐学院执教,并曾为武汉大剧院作曲,终于1961年获摘除“右派”帽子,及后成功申请移居香港。

视频

叶惠康 相关视频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不同?#唐加文#
2分钟后,你将了解世上所有教堂的区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