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馬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馬蘭 基本資料
別名: 台灣紫菀
英文名: Taiwan Aster
學名: Aster baccharoides var. kanehirai
科名: 菊科
屬名: 紫菀屬
原產地: 臺灣
分佈: 海拔 1,150 公尺至 3,000 公尺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草地
類型: 多年生草本
莖: 莖高 30~100 公分,有細溝,被短粗毛或下部近無毛,上部多分枝
葉: 基部葉在花期枯落 , 莖下部及中部葉通常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成 0.3~0.5 公分的短柄,邊緣有粗或細鋸齒;上部葉漸小,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有短柄;全部葉厚紙質,上面綠色,有光澤,被微毛或幾無毛,下面淺色,近無毛,有時沿脈有細點,被微毛或近無毛,有離基三出脈及約 3 對側脈
花: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圓錐繖房狀,白色舌狀花排列於外輪,黃色管狀花位於中央,總苞管狀鐘型,再呈圓錐花序排列
果實: 瘦果稍扁,長圓形,長 0.2~0.25 公分,寬 0.15 公分,兩面各有 1 肋[1]
用途:
1.園藝觀賞用:適合種於花壇或盆栽,在台灣可在冬季或中高海拔栽種於花壇或盆栽作為觀賞用。
2.蝴蝶食草:台灣馬蘭的花期在 10 月左右,是枯葉蝶的食草。
特性:
台灣馬蘭為多年生半灌木狀直立草本植物,具長走莖,莖高 40~120 公分,莖頂抽苔許多頭狀花,頭花呈圓錐狀或複繖房狀排列;白色舌狀花排列於外輪,黃色管狀花位於中央,總苞管狀鐘型,再呈圓錐花序排列 。本種與山白蘭(Aster ageratoides)非常相似,差別在本種的葉有顯著的葉柄,葉脈明顯,但不突起,葉無毛或被疏毛,葉寬鋸齒緣;臺灣馬蘭的葉脈為羽狀脈,「山白蘭」的葉脈為離基三出脈;「山白蘭」是直立的,通常生長於稍濕潤之林緣或路旁,花較大一些,臺灣馬蘭則常在森林邊緣或山壁上垂著花莖,花稍小,但一樣可愛。[2]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20公分。單葉互生,基生葉於開花時枯萎,莖生葉革質,兩面光滑,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中部葉長5~14公分,寬1~3公分,有明顯的葉柄,葉兩面無毛或有疏毛,葉緣鋸齒。頭花排列成圓錐花序或複繖房花序,邊花為雌性白色舌狀花,9~10朵,心花為兩性黃色花。瘦果長橢圓形,有4稜,灰褐色。
生態習性
特產於全島海拔1000~3000公尺森林地區。雖名為台灣馬蘭,但它是菊科,不是蘭科的植物。它的白色舌狀花及黃色心花,非常容易吸引遊客的注意,特別是11月到1月間在中高海拔森林邊緣及路旁,常可看到它們恣意的開放。[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