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国际造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

图片来自csbcnet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简称“台船”、“台湾造船”,为台湾船舶产业的旗舰企业之一,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总公司设于高雄市,在高雄港基隆港两座港口设有厂房。

其英文名CSBC Corporation Taiwan中的“CSBC”是旧名“中国造船公司”的英文名缩写(China Ship Building Corporation, CSBC),简称“中船”,十大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沿革

台湾造船公司时期

  • 1937年6月:台湾日治时期,由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为首,结合台湾银行、台湾电力株式会社、日本邮船大阪商船以及基隆颜钦贤等团体资本,收购亏损甚钜的基隆船渠,成立“台湾船渠株式会社”,设厂于基隆社寮岛,为台湾第一家现代化造船厂。台湾船渠在初期曾建造小型钢壳船舶,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业务主力转为修理船只为主。
  • 1945年11月: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中华民国海军接收台湾船渠,后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经济部台湾区特派员办公处共同监理。
  • 1946年7月:行政院资源委员会介入重整日本在台工业;原日企“台湾船渠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台湾铁工所”合并成立“台湾机械造船公司”。下辖基隆造船厂、高雄机器厂,为资源委员会与台湾省政府合资之省营事业机构。
  • 1946年8月:以生产氧气为经营主力的“东光兴业株式会社”合并入台湾机械造船高雄机器厂。
  • 1948年:台湾机械造船公司机器厂、造船厂分家,分别改组为“台湾机械公司”(简称台机,位于高雄市[1]及“台湾造船公司”(简称台船,位于基隆市和平岛),个别独立经营。
  • 1951年:台湾造船公司建造75吨级钢木构造鲔钓渔船,为战后重新恢复造船业务之始。
  • 1953年:台湾造船公司建造100吨级钢构渔船。
  • 1954年2月:与石川岛造船所签订技术合作契约,后因与美国殷格斯造船厂合作而停止。
  • 1955年:得到45万元美金美援额度增添生产设备,开始生产500吨级船只。
  • 1957年:台湾造船公司之造船厂用地租给“美国殷格斯台湾造船及船坞公司”(America Ingalls Taiwan Shipbuilding and Dockyard Company;简称“殷台公司”)经营。
  • 1962年:“台湾造船公司”之造船厂用地收回自营。
  • 1962年:台湾造船公司与石川岛造船所再度签订技术合作契约,日厂提供技术支援改善船厂管理营运。

中国造船公司时期

  • 1972年:高雄造船厂筹备处成立,指派台湾造船公司董事长王先登兼任筹备处主任。
  • 1973年:“中国造船厂”(China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CSBC,简称中船)成立,设厂于高雄港第二港口。
  • 1977年:中国造船公司改为国营。
  • 1978年1月3日:中国造船公司与台湾造船公司合并为“中国造船公司”,设台北总公司、高雄总厂及基隆总厂。
  • 1996年:中国造船公司总公司南迁高雄,与高雄总厂合署办公
  • 2000年:中船累积亏损超过110.78亿新台币。[2]
  • 2001年:因中国造船公司面临巨额亏损,行政院介入营运,执行“再生计画”,推进国营事业民营化,进行组织再造及重新塑造经营模式。再生计画自行政院提拨90亿新台币作为退抚预算,[3]最初将中船雇用人力裁减47%,最终砍半,将公司人事营运成本自42%降至15%(5,490人降为2,721人,裁减2,769人),续留人力亦减薪35%。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时期

  • 2009年:伟利船务代理公司向台北市政府申请设立“中国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获准,与台船发生“中国造船”商标争议,双方为此对簿公堂。
  • 2010年:与永记造漆合资成立台船防蚀科技,其中台船持有70%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船舶涂装、大型钢构防蚀、表面处理、海洋工程防蚀处理等[4]
  • 2013年:拓展非造船业务,跨足离岸风机产业,并与永传能源合资成立台湾离岸风电运转维护公司。
  • 2016年7月:“中国造船”名称案最高法院判决台船胜诉定谳。伟利船务不得使用与“中国造船”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并应登报道歉。[5]
  • 2016年8月:将原本任务编组的“潜舰小组”纳入正式编制,成立“台船潜舰发展中心”,以配合蔡英文政府力推“国舰国造、潜舰国造”政策[6]
  • 2017年3月:蔡英文南下高雄左营,出席“海军106年敦睦支队启航欢送暨潜舰国造设计启动及和合作备忘签署仪式”,见证国防部、中科院、台船等单位签署潜舰国造备忘录,正式启动“潜舰国造”计画[7]
  • 2017年12月:台船累积亏损超过58亿新台币,台船董事会决议减资43.06亿元弥补亏损。

主要厂区

高雄厂

包含船体厂、舣装厂设施及厂房船坞等,是个拥有一贯作业造船生产线的厂区,该厂具备承造百万载重吨级船舶的设备能力,最大年产出为十艘百万载重吨的船只。

基隆厂

主要的造船设施及厂房,适合承造三十万载重吨级以下的船舶,最大年产出在六艘左右。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3-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天下杂志86期,作者:杨玛利,1988-07-01
  2. 行政院主计总处:台船公司再生计画之执行与民营化之推动.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3. 尹、林心结 溯及中船再生计画.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4. 台湾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转投资绩效. [2015-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5. 谁是正港“中国造船”?法官这样判苹果日报,2016-7-19
  6. 力推“国舰国造、潜舰国造” 陈维钧 2016-8-1 联合报
  7. 颜振凯,国际政治要“先自助而人助”蔡英文:潜舰国造正式启动 风传媒,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