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越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古越语是古代于越人的语言,春秋时期通行于吴、越两国,与当时附近楚及中原诸国言语不同。语言学研究认为,古越语可能…”)
 
行 1: 行 1:
古越语是古代于越人的语言,春秋时期通行于吴、越两国,与当时附近楚及中原诸国言语不同。语言学研究认为,古越语可能属于侗台语系,含有与现代的侗语、壮语、泰语相近的成分;但也有研究认为应属于南岛语系。
+
''' 古越语''' 是古代于越人的[[ 语言]] [[ 春秋时期]] 通行于吴、越两国,与当时附近楚及中原诸国言语不同。[[ 语言学]] 研究认为,古越语可能属于侗台语系,含有与现代的[[ 侗语]] [[ 壮语]] [[ 泰语]] 相近的成分;但也有研究认为应属于[[ 南岛语系]]
  
 古越语留存至今的文献材料很多,内容较完整的有《越人歌》与《越绝书》中的《勾践维甲令》,其他材料则包括《越绝书》、《吴越春秋》、《方言》等文献中的记载以及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东部沿海和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的人名、地名记录。
+
 古越语留存至今的文献材料很多,内容较完整的有《越人歌》与《越绝书》中的《勾践维甲令》,其他材料则包括《越绝书》、《吴越春秋》、《[[ 方言]] 》等文献中的记载以及[[ 江苏]]、[[ 浙江]]、[[ 山东]]、[[ 安徽]] 等东部沿海和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的人名、地名记录。
  
 
==语系==
 
==语系==
  
 语言学家最初猜测古越语属于南岛语系或侗台语系。1953年,日本学者泉井久之助透过属于南岛语系的占语、马来语、印尼语对《越人歌》中用汉字标音的古越语进行研究。此后,韦庆稳、郑张尚芳等学者则透过属侗台语系的壮语、泰语等释读《越人歌》、《维甲令》,从而确认了古越语有侗台语系的成分。
+
 语言学家最初猜测古越语属于南岛语系或侗台语系。1953年,[[ 日本]] 学者泉井久之助透过属于南岛语系的[[越南语| 占语]] [[ 马来语]] [[印度尼西亚语| 印尼语]] 对《越人歌》中用汉字标音的古越语进行研究。此后,韦庆稳、郑张尚芳等学者则透过属侗台语系的壮语、[[ 泰语]] 等释读《越人歌》、《维甲令》,从而确认了古越语有侗台语系的成分。
  
梅祖麟等学者分析古代典籍记录的越语,认为越语属于南亚语系。
+
[[ 梅祖麟]] 等学者分析古代典籍记录的越语,认为越语属于南亚语系。
  
 
==语法==
 
==语法==
  
 古越语最显著的语法特征便是定语位于中心词后,与其他侗台语言相同。如《越绝书》中记载的“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即定语后置的例证。又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杜预注为“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其中“夫椒”即“椒山”,“夫”为石山之意,亦为定语后置。
+
 古越语最显著的[[ 语法]] 特征便是定语位于中心词后,与其他侗台语言相同。如《越绝书》中记载的“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即定语后置的例证。又如,《[[ 左传·哀公元年]] 》记载“[[ 吴王夫差]] 败越于夫椒”,杜预注为“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其中“夫椒”即“椒山”,“夫”为石山之意,亦为定语后置。
  
 
 古越语中还使用重叠形式表示摹状修辞,如《越人歌》中用“秦胥胥”表高兴之意。
 
 古越语中还使用重叠形式表示摹状修辞,如《越人歌》中用“秦胥胥”表高兴之意。
行 17: 行 17:
 
==词汇==
 
==词汇==
  
 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中南部吴越之地和山东的许多地名都是古越语的音译,如余姚、余杭等中的“余”为“田地”之意,有观认为句容中的“句”为“族群”之意,会稽为“矛山”之意,盱眙为“善道”之意等。
+
 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中南部吴越之地和山东的许多地名都是古越语的音译,如余姚、[[ 余杭 区|余杭]] 等中的“余”为“田地”之意,有观认为句容中的“句”为“族群”之意,会稽为“矛山”之意,盱眙为“善道”之意等。
  
 句阳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县北。《楚辞•远游》“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兮九阳”。洪兴祖注:“九阳,日也。”屈原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九阳、高阳即句阳。壮语称蛇为dangh,与“阳”古音近。
+
 句阳 [[ 西汉]] 置县,治所在今山东[[ 菏泽县]] 北。《[[ 楚辞•远游]]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兮九阳”。洪兴祖注:“九阳,日也。”屈原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九阳、高阳即句阳。壮语称蛇为dangh,与“阳”古音近。
  
 句婴 《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高诱注:“句婴,读为九婴。北方之国也。”《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九婴、大风…修蛇,皆为民害。”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九婴、句婴就是九阳,后误传为九头怪兽、怪蛇,能喷水吐火以为灾。
+
 句婴 《[[ 淮南子•地形训]] 》:“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高诱注:“句婴,读为九婴。北方之国也。”《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九婴、大风…修蛇,皆为民害。”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九婴、句婴就是九阳,后误传为九头怪兽、怪蛇,能喷水吐火以为灾。

於 2020年7月31日 (五) 08:48 的修訂

古越語是古代于越人的語言春秋時期通行於吳、越兩國,與當時附近楚及中原諸國言語不同。語言學研究認為,古越語可能屬於侗台語系,含有與現代的侗語壯語泰語相近的成分;但也有研究認為應屬於南島語系

古越語留存至今的文獻材料很多,內容較完整的有《越人歌》與《越絕書》中的《勾踐維甲令》,其他材料則包括《越絕書》、《吳越春秋》、《方言》等文獻中的記載以及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東部沿海和東南沿海地區大量的人名、地名記錄。

語系

語言學家最初猜測古越語屬於南島語系或侗台語系。1953年,日本學者泉井久之助透過屬於南島語系的占語馬來語印尼語對《越人歌》中用漢字標音的古越語進行研究。此後,韋慶穩、鄭張尚芳等學者則透過屬侗台語系的壯語、泰語等釋讀《越人歌》、《維甲令》,從而確認了古越語有侗台語系的成分。

梅祖麟等學者分析古代典籍記錄的越語,認為越語屬於南亞語系。

語法

古越語最顯著的語法特徵便是定語位於中心詞後,與其他侗台語言相同。如《越絕書》中記載的「朱余者,越鹽官也。越人謂鹽曰余……」即定語後置的例證。又如,《左傳·哀公元年》記載「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杜預注為「夫椒,吳郡吳縣西南太湖中椒山」。其中「夫椒」即「椒山」,「夫」為石山之意,亦為定語後置。

古越語中還使用重疊形式表示摹狀修辭,如《越人歌》中用「秦胥胥」表高興之意。

詞彙

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中南部吳越之地和山東的許多地名都是古越語的音譯,如餘姚、餘杭等中的「余」為「田地」之意,有觀認為句容中的「句」為「族群」之意,會稽為「矛山」之意,盱眙為「善道」之意等。

句陽 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菏澤縣北。《楚辭•遠遊》「朝濯發於湯谷兮,夕晞兮九陽」。洪興祖註:「九陽,日也。」屈原自稱是「帝高陽之苗裔」,九陽、高陽即句陽。壯語稱蛇為dangh,與「陽」古音近。

句嬰 《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嬰民。」高誘註:「句嬰,讀為九嬰。北方之國也。」《淮南子·本經訓》記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九嬰、大風…修蛇,皆為民害。」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九嬰、句嬰就是九陽,後誤傳為九頭怪獸、怪蛇,能噴水吐火以為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