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反求诸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求诸己
来自简书的图片
fǎn qiú zhū jǐ

近义词 :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反义词

出 处 :《诗品

体 裁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反求诸己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fǎn qiú zhū jǐ,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一般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解读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

典故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视频

反求诸己

参考资料

  1. 反求诸己,汉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