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著名哲学家)
出生 1883年2月23日
奥尔登堡
国籍 德国
别名 Karl Theodor Jaspers
职业 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知名于 1980年欧洲极真空手道冠军
知名作品 《存在哲学》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什么是教育》[2]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生平简历

1883年出生于奥尔登堡的小家庭的雅斯贝尔斯,父亲是法学家。自幼对哲学感到兴趣,但因父亲的法学专业影响而入读大学的法律系。他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喜欢法律,1902年转读医学。

1909年在医学院毕业,到海德堡精神科病院工作。当时艾米·卡普林(Emil Kraepelin)已经在那里工作。雅斯贝尔斯对当时的医学界对精神病的研究方式很不满,立志要改善精神病学研究。1913年,他在海德堡大学得到临时心理学教师一职。后来,转为长期聘任,从此不返回临床工作岗位。

40岁的雅斯贝尔斯,从心理学转投哲学,并且扩展到精神病学的工作。他便成了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在德国与欧洲享有盛名。1948年雅斯贝尔斯来到瑞士巴塞尔大学工作。他在哲学界中仍然表现突出,直到1969年与世长辞。

代表著作

《这个时代的人》1933年

《时代的精神状况》(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1931)

尼采》(Nietzsche,1936 )ISBN 3-11-008658-1

《存在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1938)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3]

《哲学入门》(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1950)

《什么是教育》(THE ENTEITIMENT)

《大学教育中的自由》The freedom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时代理论

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

如果你不是雅斯贝尔斯的至亲好友,那么当你去拜访他的时候,他一定会高高在上地坐在他的沙发椅中,就像一位亲王那样从他的宝座上慈祥地俯视着你。他会听你谈论上帝、世界和人类的知识。但是他会在亲切地赞同或反对之后,继续陈述他自己的观点。有人说,这多少有点仪式化的小把戏中的些许威严,不免让你顿生凉意。

这的确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写照。他年幼时得过一种怪病,使他无法进行爬山、骑马、跳舞等激烈的运动。于是,他长期过着单调的生活,显得十分孤独而又很难与别人进行沟通。除了公务,他从没有去过公共场所。而在大学教书期间,他和同事间也从来没有什么亲密的联系,更不用提他对哲学家大会的厌恶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孤独地,但又十分固执地同所有人辩论。他的这种不容分辩的说教口气,被有的人称作"雅斯贝尔斯式的表演"。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家人

纳粹上台后,雅思贝尔斯因妻子的犹太身份而受到当局的迫害,这位德国著名的哲学教授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他的妻子不想连累丈夫的学术前途而要求丈夫放弃自己,雅思贝尔斯回答说:"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的全部哲学没有任何意义。"

哲学思想

“轴心时代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原图链接 原图来自一点资讯网[4]

雅斯贝尔斯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描述人的存在的意义。

认为人的存在有4种形式,即"此在"、一般意识或意识本身、精神、生存。他强调只有生存才是人的真正存在的形式,而唯一能达到生存的途径是显示生存,即发现人的各种可能性。他承认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受到限制,但又认为通过"超越存在"的追求可达到无限和完满,并指出要想达到超越存在,只有借助非理性的内心体验以及信仰。这就使他的存在主义直接通向了宗教信仰主义。

他尝试采用现象学的理念,直接研究患者的意识经验,企图建立单独属于精神病的病理学。1911 年将他的临床经验及病例解释撰成《普通精神病理学》一书发表,引起德国医学界重视,从此使他从医学领域跨进了哲学范畴。1913 年进入海德堡大学哲学系,1916 年升为助理教授,1921 年升为正教授,此后 10 年,雅斯贝尔斯已成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其 1931 年的《现代人》一书中,他提出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1932 年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哲学》三卷本,系统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1933 年纳粹执政后,他因其妻是犹太人而遭迫害,1937 年,被纳粹政府解除大学教授职务。1942 年朋友们像协助他逃往瑞士,德国政府开出条件留下其妻方放行,他拒绝接受,准备和妻子一起自杀。幸亏不久盟军击败纳粹(1945),他采重获自由。1948 年他迁往瑞士,任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并取得了瑞士国籍。

雅斯贝尔斯和 M.海德格尔被认为是 20世纪 实际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在其三卷本著作《哲学》中详尽叙述了人所体验的三种存在方式:

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being - there,又称现实存在)指我们通过外在客观现实世界的观察所认识到自己的的存在。人们首先是在各种各样的时空客体中把握存在的,对时空客体的研究是各门科学的事情。然而,科学只是不充分的把握真正存在的东西,得不到统一的、完整的世界图景,惟有窥测世界的哲学才能超越各门科学的界限。

自我存在

自我存在(being - oneself)指一个人的个体存在或意识到我们的自我,我们的矛盾、愿望和期待。我们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作为客体给予的,而只有通过一次飞跃,我们才能脱离感性事物的时空世界,进入自我存在这个真正实存的世界。这里,爱、共存、交往、畏惧、孤独、自我神化等等都是进入自我存在、意识到自我的本质的形式。根据雅斯贝尔斯的主张,选择积极活下去的人,才能体验到自我存在。

自在存在

自在存在(being - in - itself)指体验自我存在之后超越世界和认识其他世界的境界。在自我存在的阶段,既有自身也有环境,或者艰苦卓绝、坚持奋斗,或者精疲力尽、逆来顺受,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恐惧也有希望,还不能自满自足。为了实现自满自足,人应从自我存在非向自在存在。只有在认识时空客体的活动中遭到失败的时候,只有在实存的自满自足欲望中遭到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力求达到超越的本质。 根据存在主义传统,雅斯贝尔斯还提及了人类必然面临的主要问题:死亡、冲突、痛苦和忧患。一个人不需要单独处理这些问题,而且,根据同样的存在主义传统,各种思想体系之间的交流是不必要的,因为没有一种哲学体系本身含有绝对的真理。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我只有处于其他自我的反思中,即与其他自我交往才成为真正的自我,个人的自由也只有通过与别人交往才能实现。人们在交往中尽管存着猜疑、成见、恐惧,但都是心心相应的。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人本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换成更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

相關影片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