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疆沙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疆沙蜥
圖片來自whitinglab

南疆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forsythii)为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1]

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等地,常生活于荒漠、干旱的沙漠或戈壁滩边缘地区以及有时在盐碱地或种植棉花、玉米的小块耕地近畔。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400至3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

形态特征

南疆沙蜥有鳞目鬣蜥科,以昆虫和植物嫩芽为食。南疆沙蜥体形较小,头体长36~50毫米。尾长48~62毫米,头卵圆形。长度与宽大致相等或稍长,眼间略凹,吻端圆钝,鼻鳞2~3枚鼻间鳞1~4枚。鼻和眼部下方凹入,上领微突,头部背面在顶眼周围的鳞片最大,前额鳞次之。眶上鳞最小,鼻鳞与眼前鳞之间有鳞3~4枚,上睫鳞9~10枚,前面5~6枚长而扁平。覆瓦状排列。除中间数枚上睑缘鳞外,其他上、下睑缘鳞的游离缘全部尖出。下睑鳞与下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4行。下唇鳞12~16枚,下缘锯齿状。下唇鳞11~14枚,上缘平齐,颊鳞大,约为下唇鳞的2倍。颏鳞至喉褶的~纵列鳞40~52枚。

背面被粒鳞,杂有少数大鳞或棱鳞。腹鳞菱形,后角呈尖刺形,但无棱脊。四肢细弱,上臂及下臂背面的鳞片光滑或带弱棱。前肢贴体前伸时第三、第四指超越吻端,指长顺序4~3~2~5~1,爪尖细。大腿和胫部背面被棱鳞。四肢腹面的鳞片菱形,平滑无棱。雄蜥后肢贴体前伸可达鼓膜部,雌体只及肩部或喉褶处。

第三、第四趾栉缘发达,第三趾内侧的栉弱,尾背只有少数棱鳞,尾下的棱鳞往后棱脊逐渐增强至尾尖。背面黄褐色,洽背脊中央有4~5对深黑色小圆斑。外侧腰部有一纵列暗斑,此外尚有一些模糊的褐斑及黄白色小点儿,颊部和唇上缀有暗纹或褐斑,,四肢背面无深色横纹。胸腹部黄白色,惟雄蜥在腹部正中常有一黑色纵线。尾背有朦胧的横斑,腹面白色,尾尖下方黑色。

繁殖方式

南疆沙蜥跟其他沙蜥不同,是以直接产出小沙蜥的“胎生“方式繁衍后代的。这种“胎生”方式通常称为卵胎生。繁殖期长,自5月开始交配后,至8月份尚能见到正值产仔阶段的母蜥,产仔数3~4尾。曾对南疆沙蜥进行解剖时,发现有2尾雌蜥的子宫都有3尾发育成形的幼蜥。又在距离地表垂直深37厘米的洞底,捕得l尾母蜥及刚产而尚无爬动能力的4尾幼蜥,甚至腹下还留有短小的“脐带”,体长20.0~22.5毫米,尾长24~26毫米,形体和背色均与成蜥相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