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洋水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洋水师

[图片网址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南洋水师

别名: 南洋舰队,南洋海军

成立时间: 1875年

成立地点: 江宁府

隶属: 中国清朝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或称南洋舰队,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战争前,实力仅次于北洋海军。

1888年,正式成军。在1909年南北洋海军合并后,作为独立舰队的存在正式消失。[1]

创建历史

南洋水师,或作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琛年底恭亲王奕䜣开始筹议海防,至1875年中决定由李鸿章、左宗棠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并在北洋先创立水师一军,购置铁甲舰一二,准备日后以一化三,择要分布。每年从海关预算四百万元,分解南北二洋。后沈葆桢以四百万分建两军分散太少,提出全数解北洋。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遇法舰九艘。南洋舰队中三舰退避入港,另外二舰进入石浦湾后自沉。之后南洋水师一度长期停止建购新舰。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相关学堂

发展历史

南京城西的挹江门进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风格独特的西式牌楼,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的江南水师学堂遗址。

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设,校址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内,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

学堂制度参照天津水师学堂,分驾驶、管轮两科,每科又分头、二、三班,每班派一教员专课。课程分堂课、船课。学生入学后进入三班,专门学习英语等基础知识,升入头班后方才教习专业知识,包括天文、海道、御风、布阵、修造、汽机、演放水雷等。每隔若干年,由海军提镇率学生乘练船下外洋实习,途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分记等第。全程学习共6-7年,毕业生择优送英国留学。该校原定学生为120名,但学堂成立后,因缺乏练船,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遂逐年裁减学生名额。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遵旨规复原定名额,并添设"寰泰"练船一艘,以供学生出洋实习。

人物志

江南水师学堂较福州船政、天津水师学堂为后起,但办理颇积极,毕业生或送往日本留学,或往英国军舰实习,造就人才颇多。至清朝覆灭,江南水师学堂共毕业驾驶班七届107人,管轮班六届91人,鱼雷班(由江南鱼雷学堂并入)五届13人。毕业生中著名人物有:林建章杜锡圭陈季良陈绍宽、赵声等。另外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也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就读,鲁迅于1898年入管轮班,不过那时的江南水师学堂早已腐败、破落不堪了。

民国成立后,1912年江南水师学堂被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培训海军高级军官,由留英学生孟慕超出任总教官,1915年改为海军雷电学校,挑选海军舰队军官及烟台海校航海班学生入校,学习新式鱼雷技术,又选高中毕业生入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由挪威籍无线电工程师萨文生(A·E·Salvesen)教授。1917年,烟台海校的枪炮练习所并入,遂更名为海军鱼雷枪炮学校,由海军少将郑伦担任校长。

自1915-1917年,无线电班毕业三班,共86人,然后停办。鱼雷班、枪炮班在1915-1927年间,毕业400余人,1927年也被停办。

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退学。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停办,改为海军部的办公地,后又为海军军官学校、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司令部等单位驻地。今存总办提督楼、英籍教员办公楼和国民政府海军部大门等建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