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卓一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卓一龙
卓一龙
原文名 Patsy Toh
出生 1940年
上海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55歲)
国籍 英国
职业 钢琴家

中文名 卓一龙

外文名 Patsy Toh

国 籍 英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40年

职 业 钢琴家

毕业院校 皇家音乐院

主要成就 法国巴黎音院首奖得主

个人简介

卓一龙教授(Patsy Toh)是钢琴家,1940年出生在上海福建厦门人,英国国籍,毕业于皇家音乐院。她曾获得英国皇家音乐院LRAM ARAM FRAM 荣誉,是法国巴黎音樂學院首奖得主。

1946年与家人移居香港,并开始接受正统钢琴教育,师事德葡籍老师凯若琳.伯菈卡(Caroline Braga)。 因其对钢琴的敏慧与天资聪颖,八岁即获得第一奖,得以在政府举办的香港音乐艺术节中演奏巴哈作品。不过,直到十二岁移民英国,她才决定此后真正走上音乐专业这条道路。在英国,她先于威士屯博特女子学校就读,领有音乐奖学金;在获得英国音乐联合委员会(Associated Board) 第八级的最高荣誉金牌奖后,她开始去伦敦向皇家音乐院名师哈洛德.克拉克斯通教授(Harold Craxton) 求教。 由于获颁英国音乐联合委员会音乐奖学金,她顺利进入皇家音乐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就读;在校期间,同时与曼纽.法朗寇(Manuel Frankl) 学作曲,也屡屡在比赛中获胜 (如利丽安戴维斯奖,麦克法伦奖),甚而获得音乐院演奏会金牌文凭 (Recital Diploma Gold Medal),以及皇家海外联盟比赛 (Royal overseas League competition) 得主的荣誉。

皇家音乐院毕业时,她顶著学院学人 (Fellowship) 的殊荣,继而跨洋进入巴黎音乐院(Paris Conservatoire) 与名师伊凤.勒佛碧若 (Yvonne Lefebure) 学琴,并与贾克思.费佛瑞耶 (Jacques Fevrier) 学室内乐演奏;二年后,她以最高荣誉毕业 (Premier Prix)。 陆续她曾向名钢琴艺术家阿费得.柯尔托 (Alfred Cortot) 与弥拉.海丝夫人 (Dame Myra Hess) 学习,也曾短期于美国,向另一名钢琴艺术家阿图.许纳伯 (Artur Schnabel) 之嫡传学生奥柏.车尔寇 (Aube Tzerko) 请益。

卓一龙教授执教于皇家音乐院,同时也授课于两青少年音乐名校,浦赛尔与曼纽因音乐学校(Purcell School and Yehudi Menuhin School)。她历来已教授大师班於波兰、新加坡、香港、厦门、北京、上海,旅行演出独奏与室内乐频繁,合作对象包括国人熟悉的林昭亮胡乃元。她定居伦敦,是知名钢琴艺术家傅聪的妻子。

傅聪卓一龙夫妇|原图链接来自新浪微博网

人生历程

卓一龙1940年生于上海,属龙,所以父母亲将她取名“一龙”。她出生后不久,就回到故乡鼓浪屿。父辈都是基督教徒,左邻右舍都有钢琴声,卓一龙从小就生活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之中。1946年她6岁那年,随家人迁居香港,但经常回鼓浪屿度假。一到香港,她就开始学习钢琴,启蒙老师是一位葡萄牙和德国的混血小姐。1948年,她8岁时,就获得了香港音乐竞赛头等奖,显露了她的音乐天赋。1952年,她12岁,到英国就读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她母亲过去的老师。13岁时,她就通过了英国“联合委员会”钢琴8级考试;16岁时,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进入该院学习,师从哈罗德?格拉克斯顿教授。在学习期间,她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大奖,如皇家音乐学院俱乐部奖、钢琴独奏会金奖、“皇家海外同盟奖(专为器乐演奏家颁发)等。

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她又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尼?勒菲布教授深造。在此期间,她有幸让著名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克托听她的演奏,克托大加赞赏。须知,克托是她的老师的老师,卓一龙便获得机会在克托大师班上演奏浪漫派音乐家的作品,如萧邦、舒曼、李斯特等。于是,她获得了巴黎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头等奖。

学业有成,卓一龙回到英国,开始其演奏家生涯。他在英国各地举办钢琴演奏会,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接着,她到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瑞典、新加坡、香港等地演出。她特别要到欧洲那些富有钢琴艺术传统、优秀钢琴家云集的城市演出,借以经受磨练,学习他人之长,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时提高知名度。1969年,她到美国波士顿,师从奥伯?泽科再次深造,并同老师一道在美国工作了两年,演奏了大量室内乐作品。

1975年,“门槛”极高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请她到校任课,英国另一所特殊音乐学校——普尔切曼音乐学校也同时聘请她任课。也是这一年,她在罗马尼亚钢琴家拉度?罗普家中,认识了著名钢琴家傅聪,不久结为连理,并生了儿子傅凌云。谈及她与傅聪的结合,她笑笑地说:“我们之间并没有特别浪漫,我们都是弹钢琴的,音乐让我们走到一起了。”她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仍然坚持为社会演奏,并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波兰等地开设钢琴大师班课程,并举办钢琴演奏会。教授。

2001年4月,卓一龙应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之邀,回到了她数十年来梦寐萦回的故乡,参加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4月21日,她在厦门大学音乐系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她演奏了舒伯特的F小调《奏鸣曲》(D625)、贝多芬的F小调《奏鸣曲》(OP.57)以及萧邦4首G小调、降A大调《叙事曲》。那细腻而富有诗意的弹奏风格,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她还具备讲座,为师生们介绍了欧洲钢琴的演奏风格。在众多古典主义音乐家的作品中,卓一龙最喜爱萧邦的乐曲,对其作品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所以,通过她精湛的演奏技巧,诠释出来的意境,往往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她在英国录制出版的萧邦音乐作品CD,包括24首前奏曲、《华尔兹》及《船歌》。这套CD是欣赏和理解萧邦作品的经典之作。

2002年5月,她再次回到故乡,参加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暨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她与陈佐湟和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徐振民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我爱鼓浪屿》。在宽广、明亮的引子之后,《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从卓一龙手下的黑白琴键中轻轻流淌而出。慢慢地,钢琴以上下翻滚的波浪式音型衬托着,旋律一层层地向前推进,越来越宽广,迸发出对美丽的故乡无比热爱和衷心赞美之情。 音乐会之后,她在亲戚朋友们的陪同下,在鼓浪屿的小巷里徜徉着,将留在脑海里的儿时往事,淘出来与面前的景象比对、思考。她说着洋腔闽南话,发音缓慢,柔软清晰,态度和蔼可亲,善良宽容,绝无“大腕”的架子,却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她说,鼓浪屿举办这样的艺术节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能够给年轻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希望年轻人要沉得住气,别急于获奖赚钱,而下苦功夫学习。她也建议其他地方多多举办这种艺术节,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2005年12月间,卓一龙应邀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钢琴大师班,讲学并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技巧。在5名钢琴专业的学生演奏了《勃拉姆斯间奏曲作品118》等5首钢琴曲目后,卓一龙教授对学生们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情绪处理一一进行了指导,并亲自进行示范演奏。她充分肯定和赞扬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学院的钢琴教学成果,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家庭生活

傅聪于20世纪50年代离开波兰后,就一直定居在英国伦敦。在那里他过着一种安静而又平淡的生活。在国际音乐界驰名的调律师黄三元先生,前不久曾应傅聪夫妇之邀,专程去给

他们家中的4台钢琴调音。黄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傅聪的日常生活。

傅聪的家是一幢五层的别墅。他的钢琴分别摆放在一层、三层的大厅和花园琴房里,都是很高档的德国琴。其中有三台斯坦威,另有一台贝斯坦,这台琴是傅聪的至爱,搬运回家时颇费周折,最后是用吊车吊人三层的。

傅聪每天的生活是这样安排的:一早起来听听音乐。然后在各种资讯中了解国际形势,与朋友通电话、读书。中午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就上楼练琴。随身带一只苹果,直练到晚上天完全黑了才下来。傅聪每天的练琴时间都在8小时至10小时,除非在旅行的途中。譬如这次到西安,首日因白天乘飞机,到达后非常疲倦而未动琴。傅聪在西安几日,也仅这一日未练琴。这样的苛刻和严谨,源于他无法离开音乐,无法在没有弹琴的日子里苟活。

傅聪在家书中时常提及的弥拉,即梅纽因的女儿,是傅聪的前妻。因为傅聪总是身不由己地沉浸在音乐里而顾不得妻子,这必然使一位爱他胜于爱——切的女人不能接受。后来两人于20世纪70年代友好分手。傅聪妻子叫卓一龙,两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结为连理。卓一龙是厦门鼓浪屿人,6岁去香港求学,并在香港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后留校任教,现为钢琴系教授,是海外华人进入英国最高音乐学府担任教授第一人。婚后两人琴瑟相和,生活平静愉悦。

傅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38岁,系弥拉所生,在一个国际基金会工作。据黄先生形容,他长相非常英俊,乍看之下,像是好莱坞演员。傅聪与卓一龙所生的儿子年25岁,读哲学博士,是本专业出类拔萃的人才。

办班教学

2002年05月13日上午,在厦门音乐学校钢琴大师班上,著名钢琴家卓一龙在给一名陈姓学生指点时,非常“固执”地让这名学生用左手弹奏同一乐谱达6分多钟。按照正常的弹奏速度,6分钟可以弹完一段小的乐章。“孩子,今后学弹钢琴,在处理强音和弱音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好左手的弹奏。”

在听了陈同学弹奏一小段贝多芬奏鸣曲后,卓一龙敏锐地发现,这位学生左胳膊显得有点僵硬,左手处理弱音时很重。“等等,你用左手再弹几遍,”弹完后,卓一龙对她轻语了几句,然后自己示范性地弹了一遍。陈同学跟着再弹了一次,卓一龙仍然不满意。于是卓一龙让她单独用左手反复弹奏了6分多钟。

听众席上有人低声议论。钢琴老师陈开永说:“孩子开始学钢琴时,老师就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左右手指法的平衡训练,显然这个孩子在最开始学习过程中就犯了一些错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记者前面的一位女老师说:“由于右手更多地承担着乐曲主旋律的弹奏,所以很多初学者更多的是加强对右手的训练,左手弹奏的大部分是弱音部分,是乐曲的附属部分,一些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老师对初学者左手弹奏弱音等细节问题就没有很好地重视。”

看到陈同学有点紧张,卓一龙让她停下来,“你今后训练时,要把握左手的弹奏,不能粘粘糊糊,左手更多接触的是弱音,在弹奏时要充满感觉和大胆想象,哪怕是错误的感觉和想象,也比没有感觉的麻木要好。” 授完课后,卓一龙告诉记者,像这种左右手指法训练不平衡在国内外有一定的普遍性,她耸耸肩笑着说,要成为一个好的钢琴演奏家,必须把握好左手的弹奏,“左手的弹奏和右手的弹奏一样重要,它就像人的两只耳朵,一只不行会影响对音乐的完美感受。”

人物评价

像绝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卓一龙女士也有一种令人一见倾心的从容淡定的气质。由于常年旅居英国,她的普通话带着一股“洋味”,但发音缓慢柔软清晰,对于记者的冒昧打扰,她和善宽容,毫无“大腕”的架子。 卓一龙女士是故乡鼓浪屿值得自豪的女钢琴家。

参考文献

坐在观众席里与傅聪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