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松古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松古堡位于京畿道水原,是朝鲜朝后期的代表性城廓。华松城堡建有各种各样的防御设施,装有四个门并配有堡垒,炮台和其它特色建筑,延续至今。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中文名 华松古堡(华城)

外文名 Hwasong Fortress

国 家 韩国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7

设计特色

华松堡于1794年到1796年间建成,历时两年半,设计者为崇亚永。当时崇亚永在崇舟皇帝创建的皇家图书馆工作,创建此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术研究。[1] 为了建造华松堡,崇亚永广泛研究了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古代城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以弥补原来设施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处军事堡垒,崇亚永的设计相当富于才智。水原和其周围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与汉城之间交通便利,与中国也只隔着黄海。崇舟开始时看来只是想通过繁荣水原的商业和制造业,使其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城市。但不久许多历史学家猜测:水原靠近崇舟深爱的父亲的坟墓,同时又可以避开首都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进行他的政治改革,崇舟皇帝很可能会把首都迁至水原。崇舟皇帝下令将华川周围的居民迁至现在的水原城区,为此府库拿出了3750公斤黄金,市民统一十年免除各种税收。各种基础设施,如官署、学校、工业设施相继建立起来。三年以后,崇舟将水原定为首都,任命载济光为首任长官,载济光是一位资深官员。

修建背景 朝鲜第22代王朝正祖大王为悼念自己的父王(即英祖的二子,虽然被册封为世子,但被派别斗争中受排挤而未能登上王位,在米柜中结束自己生命的思悼世子),把父王的遗骸从杨州拜峰山移葬到被称为朝鲜最好的风水宝地的水原华山,并把花山附近的邑城迁移到水原八达山下现今位置,修建了水原华城。 正祖的孝心不仅成为修筑水原华城的根本原因,而且水原华城成为政治构想的中心地,它的修筑蕴涵着为根除基于派别斗争的派系政治,实现强有力的王道政治的远大政治抱负,修筑它也是为了把它作为首都南边的军事要塞。水原华城由奎章阁文臣丁若镛以参考东西方的技术书籍编著的《城华筹略(1793年)》为指南,在曾任宰相的领中枢府事蔡济恭的总策划和赵心泰的指挥下,于1794年1月开工,到1796年9月竣工。修建该城时,特别设计和使用了举重机、辘辘等新设备,用于搬运和砌筑沉重的石材等。在修建水原华城的同时还修建了附属设施华城行宫、中铺舍、内铺舍、社稷坛等很多建筑,但大部分因战乱被毁坏,现在只剩下华城行宫的一部分洛南轩。

历史沿革

华松古堡位于京畿道水原,是朝鲜朝后期的代表性城廓。[2] 1789年,朝鲜王朝第22代王正祖把其父思悼世子之墓从杨州移至水原管辖的华山下,又把那里的居民移至八达山下,建成新城,称为华山,从而此地便成为当地的新中心。1794年1月由领中枢府事蔡济恭主管修筑城廓,1796年落成。1997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水原华城修建以后,经历了日本占领和韩国战争时期,一部分城廓被遭到破坏,后来在1975~1979年之间,根据修建之后发行的《华城城域仪轨》把大部分城廓又重新恢复成原样一直保存到今天。该城城墙全长5,744米,面积达130公顷,东面地形为平地,西面邻接八达山,是一个平面山城的形式,城内设有四座门楼、两个水门、三个空心墩、两个将台、两个弩台、五座铺楼、五座炮楼、四座角楼、五个暗门、一个烽墩、四座敌台、九座外城墙、两条阴沟等,共有48个设施组成了城廓,但由于水灾和战乱7个设施(一个水门、一座空心墩、一个暗门、两座敌台、两条阴沟)被损毁,现在只剩下四个设施。水原华城不仅几乎保留了建设此城时的原样,而且流过北水门(华虹门)的水原川至今还在流淌,同时分别连接八达门和长安门,华城行宫和苍龙门的道路网至今也还在保持着组成城市内部街道网的主要构架等等,至今还原封不动地保持着200年前城市的主要骨架。由于建城的动机不在于军事目的,而在于政治经济和对父母的孝心,城廓本身蕴涵着所谓“孝”的东方哲学思想,因此该城除了具有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精神和哲学价值,在城内很好地保留了与此相关的文物。城廓的石砖和建筑物的瓦等都是用独特的方法制作的,用现在的技术是很难制作的,因此称为维修中的难点和需要继续解决的课题。水原华城是在中国、日本等地也找不到的平面山城形式,同时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和商业功能,设施的功能最为科学和合理,结构实用,堪称东方城廓的典范。城廓只砌筑外侧,内侧利用自然地势用土填埋,即采用“外筑内托”的修筑方式来与大自然相互谐和。并且水原华城受了在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问的实践课题的实学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哲学论争,因此可以说混用砖头和石头,悬眼和漏槽的构思,举重机的发明,混用木材和砖头等修筑方法,堪称东方城廓修筑技术的结晶和稀世之作。特别是,水原华城是当时学者们通过充分的研究和细致的计划,集东西方建筑技术之大成而修筑的,具有巨大的建筑史意义。城廓建成后的1801年发行的《华城城域仪轨》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建城计划、制度、法式,而且还记载了所动员人力的人事资料、材料的来源及用途、预算及工资计算、施工机械、材料加工方法、工程日志等,留下了建筑等城廓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历史记录价值。水原华城被指定为第3号史迹进行着管理,包括的文物有八达门(第402号宝物)、华西门(第403号宝物)、长安门、空心墩等。1997年12月,水原华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