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元」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002Ey4qVzy78YBaJL4K7a&690.jpg|缩略图|右|[http://s11.sinaimg.cn/mw690/002Ey4qVzy78YBaJL4K7a&690  原图链接]  [https://login.sina.com.cn/crossdomain2.php?action=login&entry=blog&r=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90ecd1c50102x5bz.html%3Fdisplay%3D0&login_time=1591096762&sign=41452754758f63b2  来自新浪网]]]
+
[[File:002Ey4qVzy78YBaJL4K7a&690.jpg|260px|缩略图|右|[http://s11.sinaimg.cn/mw690/002Ey4qVzy78YBaJL4K7a&690  原图链接]  [https://login.sina.com.cn/crossdomain2.php?action=login&entry=blog&r=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90ecd1c50102x5bz.html%3Fdisplay%3D0&login_time=1591096762&sign=41452754758f63b2  来自新浪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元'''({{bd|1368年||1402年|}} [1]),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权 。1368年[[元惠宗]]出逃大都,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 [2]  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元'''({{bd|1368年||1402年|}}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55195/bac2Pp0EQngDQ_7Ygqjrbe__s2rXG9_WR9Y6XrtUPc-lLc5GGP3bRBEXwmxdEemRVJkApCGDivbzX2becbWR9Pr55s9h2MS9XbtayUdHGtN98KsdI_o 元末“牛人”王保保为啥保不了他的“国”.新华网.2019-06-23] </ref> ),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权。<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人称大元皇帝为“元君、元主”,称其国为“残元”、“故元”、“胡元”。 [4-5] 
+
<p style="text-indent:2em;">1368年[[元惠宗]]出逃大都,迁都滦京,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 <ref>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境内蒙古人的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4(6):66-69。 </ref>此后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br>
 +
 
 +
<p style="text-indent:2em;"> 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人称大元皇帝为“元君、元主”,称其国为“残元”、“故元”、“胡元”。 <ref>赵永春,贾淑荣,《中国古代的“国号”与历史上的“中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7(5):1-7。 </ref>
 +
<br>
 +
<br>
  
 
==基本信息 ==
 
==基本信息 ==
行 27: 行 33: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镇蒙古故地以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策应着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br>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镇蒙古故地以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策应着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br>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冬,元惠宗命大将扩廓帖木儿从山西出兵夺回大都,军行途中,明太祖命大将徐达袭击他的后方太原。元军回师救援,正中计谋,被明军袭破大营。折兵四万,仅率十八骑逃入甘肃。山西被明占据。 [7]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春夏,中书右丞相也速几次进攻通州,均被明军击退。明军乘势北进。惠宗从上都退往应昌,宗王庆生、平章鼎住被明军追及擒杀,一万将士被俘。 [8]  上都陷落。蒙古贵族留恋故元,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
+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冬,元惠宗命大将扩廓帖木儿从山西出兵夺回大都,军行途中,明太祖命大将徐达袭击他的后方太原。元军回师救援,正中计谋,被明军袭破大营。折兵四万,仅率十八骑逃入甘肃。山西被明占据。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春夏,中书右丞相也速几次进攻通州,均被明军击退。明军乘势北进。惠宗从上都退往应昌,宗王庆生、平章鼎住被明军追及擒杀,一万将士被俘。 <ref>张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张思道遁,遂克奉元。时遇春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达会诸将议所向。皆曰:“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而庆阳易于临洮,请先庆阳。”达曰:“不然,庆阳城险而兵精,猝未易拔也。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备战斗,物产足佐军储。蹙以大兵,思齐不走,则束手缚矣。临洮既克,于旁郡何有?”遂渡陇,克秦州,下伏羌、宁远,入巩昌,遣右副将军冯胜逼临洮,思齐果不战降。分兵克兰州,袭走豫王,尽收其部落辎重。还出萧关,下平凉。思道走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良臣以庆阳降。达遣薛显受之。良臣复叛,夜出兵袭伤显。达督军围之。扩廓遣将来援,逆击败去,遂拔庆阳。良臣父子投于井,引出斩之。尽定陕西地。 </ref> 上都陷落。蒙古贵族留恋故元,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同年,徐达和扩廓帖木儿大战沈儿峪,最终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应昌,惠宗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时元惠宗已卒,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会合败于陕甘的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以明年(1370年)为宣光元年。 [9]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同年,徐达和扩廓帖木儿大战沈儿峪,最终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应昌,惠宗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时元惠宗已卒,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会合败于陕甘的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以明年(1370年)为宣光元年。<br>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雁门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路冯胜由金兰趋甘肃。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西路军胜利,中路军失败,东路军失败,整体以失败告终。明军在短时期内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发生拉据式的冲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随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入漠北,北元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10]
+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雁门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路冯胜由金兰趋甘肃。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西路军胜利,中路军失败,东路军失败,整体以失败告终。明军在短时期内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发生拉据式的冲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随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入漠北,北元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ref>奇格,《“北元”时期的蒙古法》,《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1-51。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五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病死漠北。这一年纳哈出进攻辽东州城,屡被击败。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五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病死漠北。这一年纳哈出进攻辽东州城,屡被击败。
行 38: 行 44: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在屡征元朝的同时,对主动投降和战争中被俘的大批北元贵族、官吏和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更多的北元人马。朱元璋曾封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之子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为崇礼侯,不久将他送还漠北,并几次遣使给昭宗送信,劝他及早归降。 [11]  <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在屡征元朝的同时,对主动投降和战争中被俘的大批北元贵族、官吏和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更多的北元人马。朱元璋曾封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之子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为崇礼侯,不久将他送还漠北,并几次遣使给昭宗送信,劝他及早归降。 [11]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九年(1378年)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死去,庙号昭宗。其子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继任为北元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一说天元不是年号,只是大元的误写)。继续与明朝对抗。明朝多次召降不成,于天元二年(1380年)派[[沐英]]率师出讨,战于亦集乃路,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据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后裔,明兵取大都后与北元遥相呼应,执臣节如故,又两次杀害明廷的劝降使节。朱元璋遂决定用兵。 [11] 
+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光九年(1378年)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死去,庙号昭宗。其子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继任为北元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一说天元不是年号,只是大元的误写)。继续与明朝对抗。明朝多次召降不成,于天元二年(1380年)派[[沐英]]率师出讨,战于亦集乃路,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据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后裔,明兵取大都后与北元遥相呼应,执臣节如故,又两次杀害明廷的劝降使节。朱元璋遂决定用兵。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元二年(1381年)七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远征云南。明军在曲靖击败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余万,俘二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杀。与漠北蒙古贵族逐相呼应的这支力量被消灭了。蓝玉、沐英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 [11]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元二年(1381年)七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远征云南。明军在曲靖击败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余万,俘二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杀。与漠北蒙古贵族逐相呼应的这支力量被消灭了。蓝玉、沐英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
  
 
 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与驻扎金山(吉林双辽县)一带的纳哈二十万元军对峙。明军步步为营,纳哈出深感不安。时明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不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经过一番犹豫动摇,最后纳哈出投降了。
 
 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与驻扎金山(吉林双辽县)一带的纳哈二十万元军对峙。明军步步为营,纳哈出深感不安。时明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不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经过一番犹豫动摇,最后纳哈出投降了。
行 47: 行 53: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距离脱古思帖木儿营地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距离脱古思帖木儿营地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布里牙特·乌格齐于1402年杀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尼古埒苏克齐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而后,布里牙特·乌格齐立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孛儿只斤·坤帖木儿继位。 [14] 
+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布里牙特·乌格齐于1402年杀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尼古埒苏克齐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而后,布里牙特·乌格齐立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孛儿只斤·坤帖木儿继位。 <ref>薄音湖,《评十五世纪也先对蒙古的统一及其与明朝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5(2):34-39。</ref>
  
 
=== 江山易主 ===
 
=== 江山易主 ===
<p style="text-indent:2em;">1438年,卫拉特首领绰罗斯·脱欢杀大汗孛儿只斤·阿岱和阿鲁台称汗。 [15]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br>
+
<p style="text-indent:2em;">1438年,卫拉特首领绰罗斯·脱欢杀大汗孛儿只斤·阿岱和阿鲁台称汗。<ref>陆远兴,《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档案与社会》, 2011(2):35-38。</ref>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br>
  
<p style="text-indent:2em;">但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16]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朱祁镇。因不善围攻战,瓦剌大军无法攻陷大同和宣化,于是布里牙特·额森带着[[朱祁镇]]返回蒙古草原。 [16] 
+
<p style="text-indent:2em;">但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朱祁镇。因不善围攻战,瓦剌大军无法攻陷大同和宣化,于是布里牙特·额森带着[[朱祁镇]]返回蒙古草原。<ref>薄音湖,《北元与明代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1):9-12。</ref>
  
 三个月后,布里牙特·额森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遭遇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1450年,布里牙特·额森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大蒙古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明景泰四年(1453年),布里牙特·额森杀死[[孛儿只斤·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天圣大可汗”,遭到黄金家族的不满和反抗 。 [19]  1455 年,布里牙特·额森被暗杀。后来发几天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 [19]
+
 三个月后,布里牙特·额森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遭遇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1450年,布里牙特·额森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大蒙古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明景泰四年(1453年),布里牙特·额森杀死[[孛儿只斤·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天圣大可汗”,遭到黄金家族的不满和反抗 。1455 年,布里牙特·额森被暗杀。后来发几天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ref>伯颜,《宣光、天元年号》,《社会科学辑刊》, 1983(1):156-156。</ref>
  
 
=== 达延中兴 ===
 
=== 达延中兴 ===
行 60: 行 66: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br>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br>
  
<p style="text-indent:2em;">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孛儿只斤·满都鲁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晋王)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仅剩下晋王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满都海赛音可敦在1470年宣布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继承蒙古大汗,尊号达延汗。满都海赛音可敦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0]  
+
<p style="text-indent:2em;">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孛儿只斤·满都鲁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晋王)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仅剩下晋王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满都海赛音可敦在1470年宣布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继承蒙古大汗,尊号达延汗。满都海赛音可敦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ref name="M20T">李欣,《论北元中兴明主达延合汗的政治改革》,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0。</ref>  
 
<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力,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20]
+
<p style="text-indent:2em;">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力,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ref name=M20T/>
  
 
=== 内忧外患 ===
 
=== 内忧外患 ===
 
<p style="text-indent:2em;">1604年,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库图克图汗。
 
<p style="text-indent:2em;">1604年,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库图克图汗。
  
<p style="text-indent:2em;">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库图克图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库图克图汗的实力大为削弱,而他的敌人是综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汉人的谋略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就注定有勇猛少计谋,统治着的已经衰微的蒙古帝国的他只能失败。 [21] 
+
<p style="text-indent:2em;">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库图克图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库图克图汗的实力大为削弱,而他的敌人是综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汉人的谋略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就注定有勇猛少计谋,统治着的已经衰微的蒙古帝国的他只能失败。 <ref name="M21T">鲍音,《元传国玺传承始末——兼论北元灭亡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6(4):125-129。</ref>
  
 
=== 走向灭亡 ===
 
=== 走向灭亡 ===
行 73: 行 79:
 
<p style="text-indent:2em;">[[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科尔沁部、扎鲁特部便在联姻之下归附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库图克图汗的报复,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库图克图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库图克图汗退走。[[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后,把库图克图汗做为主要的敌人。
 
<p style="text-indent:2em;">[[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科尔沁部、扎鲁特部便在联姻之下归附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库图克图汗的报复,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库图克图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库图克图汗退走。[[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后,把库图克图汗做为主要的敌人。
 
<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1635年,[[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爱新觉罗·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21]  
+
<p style="text-indent:2em;">1635年,[[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爱新觉罗·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ref name=M21T/>  
  
 
== 政治 ==
 
== 政治 ==
行 80: 行 86:
 
* 行省制度:
 
* 行省制度:
 
* 1368年,元朝北迁上都,除蒙古本部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以外还掌握着中书省直辖地区的冀宁路、晋宁路、大同路以及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等地。  
 
* 1368年,元朝北迁上都,除蒙古本部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以外还掌握着中书省直辖地区的冀宁路、晋宁路、大同路以及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等地。  
* 宗法制度:北元时期,蒙古各部封建主又陆续制定了《图门汗法典》、《阿拉坦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等。 [25]  
+
* 宗法制度:北元时期,蒙古各部封建主又陆续制定了《图门汗法典》、《阿拉坦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等。<ref>佟士平,徐文祥,胡国志,《喀左——北元末期五代皇帝驻牧之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136-138。</ref>
* 会盟制度:在北元蒙古社会中,会盟是其社会政治生活赖以展开的途径和机制,参与其中则是大小部落首领们的权利和义务,会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 [26]   
+
* 会盟制度:在北元蒙古社会中,会盟是其社会政治生活赖以展开的途径和机制,参与其中则是大小部落首领们的权利和义务,会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ref>晓克,《略论北元时期蒙古的会盟》,《西部蒙古论坛》, 2011(4)。</ref>  
  
 
== 文化 ==
 
== 文化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元如同元朝一点笃信藏传佛教,而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br>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元如同元朝一点笃信藏传佛教,而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br>
  
<p style="text-indent:2em;">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 ,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大法宝。 [27]
+
<p style="text-indent:2em;">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 ,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大法宝。<ref>乔吉,《佛教对蒙古文化的影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 2007, 36(4):16-24。</ref>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Reflist}}
  
<ref>[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
[[Category:行政划分]][[Category:中國斷代史]]

於 2020年6月5日 (五) 16:57 的最新修訂

北元(1368年-1402年 [1]),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權。

1368年元惠宗出逃大都,遷都灤京,仍以「大元」為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 [2]此後北元幾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

明朝雖承認其獨立性,但否認其與元朝的繼承性。

明人認為明興代元,元運已終,明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因此明人稱大元皇帝為「元君、元主」,稱其國為「殘元」、「故元」、「胡元」。 [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北元                 政治體制         君主制
                所屬洲         亞洲                 主要民族         蒙古人、色目人
                官方語言         蒙古語                 主要宗教         薩滿教、藏傳佛教
                首 都         上都城、應昌城                 主要城市         查干浩特、呼和浩特、哈拉和林

話題

發展

  • 退守漠北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將徐達等率軍攻占大都,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鎮蒙古故地以外,山西、甘肅的擴廓帖木兒;遼東的納哈出;雲南的把匝剌瓦爾密,都在各自的管轄之地策應着大元皇帝的軍事行動。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冬,元惠宗命大將擴廓帖木兒從山西出兵奪回大都,軍行途中,明太祖命大將徐達襲擊他的後方太原。元軍回師救援,正中計謀,被明軍襲破大營。折兵四萬,僅率十八騎逃入甘肅。山西被明占據。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春夏,中書右丞相也速幾次進攻通州,均被明軍擊退。明軍乘勢北進。惠宗從上都退往應昌,宗王慶生、平章鼎住被明軍追及擒殺,一萬將士被俘。 [4]上都陷落。蒙古貴族留戀故元,一直圖謀恢復其在全國的統治,不斷向明朝統治地區發動進攻,明朝對此深以為患。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應昌。同年,徐達和擴廓帖木兒大戰沈兒峪,最終徐達大破擴廓帖木兒。擴廓帖木兒僅挾妻子數人奔和林。左副將軍李文忠等率東路出居庸關,直克應昌,惠宗之孫買的里八刺及后妃、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師。時元惠宗已卒,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僅以數十騎敗走和林,會合敗於陝甘的擴廓帖木兒,在和林即皇帝位,稱必力克圖汗,年號宣光,以明年(1370年)為宣光元年。

宣光元年(1371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中路徐達出雁門趨和林,東路李文忠由居庸出應昌,西路馮勝由金蘭趨甘肅。這一次明對元的戰爭,西路軍勝利,中路軍失敗,東路軍失敗,整體以失敗告終。明軍在短時期內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戰,北元則爭取了喘息時間,雙方在邊境地區不斷發生拉據式的衝突。此後,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訓,採用尺進寸取,專事經營沿邊地區的方針,向遼東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後隨即設衛,避免孤軍深入漠北,北元諸王將士相繼歸附。 [5]

宣光五年(1375年),擴廓帖木兒病死漠北。這一年納哈出進攻遼東州城,屢被擊敗。

中原盡失

明朝在屢征元朝的同時,對主動投降和戰爭中被俘的大批北元貴族、官吏和軍民,都給予優厚的待遇並予安置。明朝希望藉此招引更多的北元人馬。朱元璋曾封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之子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為崇禮侯,不久將他送還漠北,並幾次遣使給昭宗送信,勸他及早歸降。 [11]

宣光九年(1378年)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死去,廟號昭宗。其子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繼任為北元皇帝,稱烏薩哈爾汗,年號天元(一說天元不是年號,只是大元的誤寫)。繼續與明朝對抗。明朝多次召降不成,於天元二年(1380年)派沐英率師出討,戰於亦集乃路,俘獲其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餘眾多降。據守雲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後裔,明兵取大都後與北元遙相呼應,執臣節如故,又兩次殺害明廷的勸降使節。朱元璋遂決定用兵。

天元二年(1381年)七月,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遠征雲南。明軍在曲靖擊敗司徒平章達里麻所將領精兵十餘萬,俘二萬,後直取昆明。梁王見大勢已去帶着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殺。與漠北蒙古貴族逐相呼應的這支力量被消滅了。藍玉、沐英相繼攻取大理等地,平定雲南。 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出征東北,與駐紮金山(吉林雙遼縣)一帶的納哈二十萬元軍對峙。明軍步步為營,納哈出深感不安。時明軍派來了使者,勸他投降,不久納哈出的部將全國公觀童向明稱臣。經過一番猶豫動搖,最後納哈出投降了。

皇權旁落

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四月,到捕魚兒海(今貝爾湖),距離脫古思帖木兒營地不過百餘里路程。脫古思帖木兒以為明軍與納哈出作戰不久,糧草匱乏,不會深入北方再戰,沒有作迎敵的準備。而明軍前鋒奔襲他的大營之時,恰好風沙彌天,幾十步外不見人。明朝兵馬突然出現,脫古思帖木兒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蠻子倉促上陣,很快戰敗被殺。脫古思帖木兒帶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帶,為其部將也速迭兒所縊殺,捏怯來、失烈門南下,投降明朝。

這次的失敗使黃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中央汗國的地位,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脫離它而獨立。布里牙特·烏格齊於1402年殺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兒子尼古埒蘇克齊汗孛兒只斤·額勒伯克。而後,布里牙特·烏格齊立尼古埒蘇克齊汗之子孛兒只斤·坤帖木兒繼位。 [6]

江山易主

1438年,衛拉特首領綽羅斯·脫歡殺大汗孛兒只斤·阿岱和阿魯台稱汗。[7]對於明朝皇帝來說,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的元朝已經完結了,草原的這些新君主是一支沒有顯赫歷史的民族,他們在帝國的歷史上既不顯赫也不重要,他們不可能如黃金家族那樣具有無上的威望和號召力。那麼,元對於明的威脅就應該自此結束了。

但衛拉特人並沒有忘記他們繼承的是蒙古帝國的汗位,雖然在表面上,他們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黃金家族的距離拉得很遠,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着恢復蒙古帝國原來的疆域。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戰中,打敗明軍,俘虜了朱祁鎮。因不善圍攻戰,瓦剌大軍無法攻陷大同和宣化,於是布里牙特·額森帶着朱祁鎮返回蒙古草原。[8] 三個月後,布里牙特·額森土重來,進軍至北京西北郊,遭遇明朝名將于謙的抵抗。、1450年,布里牙特·額森決定釋放明英宗,並於1453年與明議和,並宣布自己是明的屬臣,這一行動表明他拋棄了大蒙古國的宗主權,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可汗。明景泰四年(1453年),布里牙特·額森殺死孛兒只斤·脫脫不花後僭稱「大元天聖大可汗」,遭到黃金家族的不滿和反抗。1455年,布里牙特·額森被暗殺。後來發幾天內亂,衛拉特的實力嚴重的被削弱了。[9]

達延中興

在衛拉特人實力削弱的時候,成吉思汗後裔們並未立即組織反攻,因為他們正在家族戰爭中互相殘殺。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繼承人孛兒只斤·滿都魯在討伐他的侄孫和繼承人博勒呼濟農孛兒只斤·巴彥蒙克的一次戰爭中去世。而博勒呼濟農(晉王)在他能夠稱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殺。一度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中,僅剩下晉王之子孛兒只斤·巴圖孟克。 滿都海賽音可敦在1470年宣布孛兒只斤·巴圖孟克繼承蒙古大汗,尊號達延汗。滿都海賽音可敦率領軍隊打敗了衛拉特人,將他們徹底趕出了蒙古中東部地區。為達延汗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10]

雖然達延汗的長期統治穩定了蒙古帝國汗位傳承,但並沒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點—實行瓜分家族遺產的習慣法。當帝國的創建者死後,帝國便成了一種類似聯邦式的家族國家,國內的各級首領,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們雖然承認察哈爾部的最高權力,但處於半獨立狀態。 [10]

內憂外患

1604年,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繼承汗位,接受黃教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庫圖克圖汗。

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聲威大振,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喀喇沁的達來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耗了庫圖克圖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庫圖克圖汗的實力大為削弱,而他的敵人是綜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漢人的謀略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就註定有勇猛少計謀,統治着的已經衰微的蒙古帝國的他只能失敗。 [11]

走向滅亡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科爾沁部、扎魯特部便在聯姻之下歸附了後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庫圖克圖汗的報復,也投奔了後金。1625年,庫圖克圖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後金出兵援助科爾沁,庫圖克圖汗退走。愛新覺羅·皇太極即位後,把庫圖克圖汗做為主要的敵人。

1635年,愛新覺羅·多爾袞與愛新覺羅·岳托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了庫圖克圖汗剩下的部眾,之後孛兒只斤·額爾孔果洛額哲獻傳國玉璽出降,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後金的版圖,大蒙古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11]

政治

  • 中央制度: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延用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濟農是大汗的助手,其職責是秉承大汗旨意管轄蒙古右翼政務。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即位後,面臨汗權衰落、各自為政的局面,着手強化中央集權。
  • 分封制度: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分封諸子,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
  • 行省制度:
  • 1368年,元朝北遷上都,除蒙古本部嶺北等處行中書省以外還掌握着中書省直轄地區的冀寧路、晉寧路、大同路以及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甘肅等處行中書省、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等地。
  • 宗法制度:北元時期,蒙古各部封建主又陸續制定了《圖門汗法典》、《阿拉坦汗法典》、《喀爾喀七旗法典》、《蒙古—衛拉特法典》等。[12]
  • 會盟制度:在北元蒙古社會中,會盟是其社會政治生活賴以展開的途徑和機制,參與其中則是大小部落首領們的權利和義務,會盟所涉及的內容包括了經濟、政治、軍事、宗教等諸多方面。[13] 

文化

北元如同元朝一點篤信藏傳佛教,而林丹汗一生熱衷於佛教事業,不僅推動了藏傳佛教在左翼三萬戶地區的傳播,而且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林丹汗西遷後,召集昆噶敖德斯爾、班第達顧實、阿南達顧實為首的33名學者,在1628—1629年間翻譯了108卷《甘珠爾》 ,並用金字抄寫在藍紙上。林丹汗組織翻譯《甘珠爾》是對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貢獻。林丹汗把傳國玉璽和瑪哈噶喇金佛、金《甘珠爾》視為三大法寶。[14]

參考資料

  1. 元末「牛人」王保保為啥保不了他的「國」.新華網.2019-06-23
  2. 寶日吉根,《試述明朝對所轄境內蒙古人的政策》,《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1984(6):66-69。
  3. 趙永春,賈淑榮,《中國古代的「國號」與歷史上的「中國」》,《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 37(5):1-7。
  4. 張廷玉(清)·《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第十三·徐達、常遇春》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張思道遁,遂克奉元。時遇春下鳳翔,李思齊走臨洮,達會諸將議所向。皆曰:「張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齊,而慶陽易於臨洮,請先慶陽。」達曰:「不然,慶陽城險而兵精,猝未易拔也。臨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備戰鬥,物產足佐軍儲。蹙以大兵,思齊不走,則束手縛矣。臨洮既克,於旁郡何有?」遂渡隴,克秦州,下伏羌、寧遠,入鞏昌,遣右副將軍馮勝逼臨洮,思齊果不戰降。分兵克蘭州,襲走豫王,盡收其部落輜重。還出蕭關,下平涼。思道走寧夏,為擴廓所執,其弟良臣以慶陽降。達遣薛顯受之。良臣復叛,夜出兵襲傷顯。達督軍圍之。擴廓遣將來援,逆擊敗去,遂拔慶陽。良臣父子投於井,引出斬之。盡定陝西地。
  5. 奇格,《「北元」時期的蒙古法》,《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1):51-51。
  6. 薄音湖,《評十五世紀也先對蒙古的統一及其與明朝的關係》,《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1985(2):34-39。
  7. 陸遠興,《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檔案與社會》, 2011(2):35-38。
  8. 薄音湖,《北元與明代蒙古》,《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1):9-12。
  9. 伯顏,《宣光、天元年號》,《社會科學輯刊》, 1983(1):156-156。
  10. 10.0 10.1 李欣,《論北元中興明主達延合汗的政治改革》,內蒙古民族大學, 2010。
  11. 11.0 11.1 鮑音,《元傳國璽傳承始末——兼論北元滅亡年代》,《社會科學戰線》,2006(4):125-129。
  12. 佟士平,徐文祥,胡國志,《喀左——北元末期五代皇帝駐牧之地》,《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5):136-138。
  13. 曉克,《略論北元時期蒙古的會盟》,《西部蒙古論壇》, 2011(4)。
  14. 喬吉,《佛教對蒙古文化的影響》,《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漢文版)》, 2007, 36(4):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