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初办杂志,一炮打响(徐峰)

初办杂志,一炮打响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初办杂志,一炮打响》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初办杂志,一炮打响

光靠拉广告,开发处也支撑不了多久,当然如果只拉广告不办实体,那成立“开发处”没有任何意义。安徽日报社开发处要开发新项目,就必须创办公司。时任开发处办公室主任的徐光学和易副处长商量,先创办一个“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再说。说干就干,徐光学和“开发处”的其他同志分头跑工商局、税务局,只用半个月时间,就把公司的所有证照办好了。1988年8月下旬,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正式挂牌。紧接着,徐光学亲自起草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的章程、规章制度等,包括公司人员的组成财务制度。有了章程的约束和制度的保障,公司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既然挂名叫“经济文化开发公司”,那么该公司经营的项目就既要同经济挂钩,又要同文化挂钩。什么样的项目最适合呢?徐光学突然想到在众多的祝贺广告单位中有安徽省专利局,“专利”可是由知识产生的,可再从知识转化为经济效果。于是,徐光学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同安徽省专利局联合创办一份“专利杂志”,专利杂志既含有经济概念,又含有文化成份,与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的名称正好吻合。


徐光学把这个大胆的设想讲给易副处长听,当即得到赞同。他在易副处长的支持下,很快同安徽省专利局取得联系。安徽省专利局见有人想通过办杂志来宣传专利,又不用省专利局花一分钱,那当然同意。安徽省专利局下设的安徽省专利协会更是支持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这一举措,答应为每期杂志提供若干条专利消息。于是,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同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签订合同,创办《适用专利技术》杂志。杂志内容涉及项目适用范围,技术关键,实施可能性,对项目实施所需投资、设备、成本、市场需求量、利税等基本分析。杂志充分发挥新闻单位自身优势,努力推广新技术,及时传播有用的资料信息,让专利技术成果及时地动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收益于社会。徐光学初步估算,如果有2000个订户,每期订价5元,那么一期的总金额在10万元左右,这样《适用专利技术》杂志就可以收回成本,杂志社就可以正常运转;如果再进一步扩大发行,增加订户,其利润更加可观,订户越多,印刷杂志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大。

于是,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成立了《适用专利技术》杂志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徐光学、张云亮、李永和为主要成员,还聘请了著名画家王士龙先生担任杂志艺术总设计。大家很快就把专利杂志办了起来。

如何把杂志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徐光学天天考虑的问题。很快,第一期专利杂志初稿出炉。但要印多少份,徐光学心中没有数。他知道专利杂志有市场,但不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为了安全,第一期专利杂志没敢大量印刷。为了把专利杂志办好,并能够迅速发展,扩大影响,增加订户。徐光学又在想新的主意。他想,自己在合肥默默地办专利杂志,最多在报纸上发几条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创办专利杂志的广告。不关心专利的人根本不看这条广告,而专利专业人士却又不一定能看到。怎么办才能使杂志在专利行业里打开市场呢?徐光学想到安徽省专利局。省专利局一定与一大批拥有专利知识的人和正申请过专利的人有联系。通过省专利局,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一定能联系上那些人。于是,又一个有拓展意义的想法进入徐光学的头脑中。他找易进副处长,说:

“我有一个办法,只要我们花少量的钱,就能很快地把我们的杂志推出去。”

“你又有什么新招?”易副处长问。

“我想让你同我一块出马,到省专利局跑一趟。”徐光学说。

“干什么?”

“我想以省专利局为依托,以我们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为主体,把全省各地市专利局负责同志请到合肥来,开一个有关'专利’的会议。所有的费用由我们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来承担,这样,我们一下就能让杂志在全省专利领域占领市场,怎么样?”徐光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好呀。老徐,真有你的,我请你到安徽日报社开发处来工作,算是请对人了。”易进拍着徐光学的肩膀笑着说。

“只是多动动脑筋而已。”徐光学谦逊地笑了笑。

“谦虚,谦虚。”易副处长说。

“如果能得到省专利局的赞同,那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要忙了。说是开个有关“专利”的会,可我们是主体。”徐光学冷静地分析道。

“行,什么时候去省专利局?我陪你一道去。”易进干脆地答应着

“明天就去,干事就要说干就干。”徐光学说。

第二天,徐光学和易进来到省专利局,同专利局以及专利协会的负责同磋商,并达成共识。专利局同意以协会名义召开各地市专利局负责同志会议。

会议定在半个月后召开,地点定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在半个多月准备时间里,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忙碌起来。办公室主任徐光学把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副处长易进同志全面负责,徐光学本人和同办公室里的李永和负责搜集整理与会议相关材料、草拟合同和相关的文字打印,张云亮科长负责最新一期《适用专利技术》材料审定、编写和发稿工作,画家王士龙为会场做了美术设计

会议筹备时间短,材料搜集有困难,都没有吓倒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的同志们。为了保证会议开得有分量,有质量,有收获,徐光学等人夜以继日地忙碌着。终于于大会召开前夕,将一切安排就绪。

大会安排了三天时间,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开会、第三天上午继续开,中午会议结束;实际会议时间是一天半。在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和安徽省专利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如期举行。9月的合肥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滚滚车流中,全省各地市的专利局负责同志齐集合肥稻香楼宾馆。他们的到来,对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来说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大会开幕前夕,易副处长、徐光学主任、张云亮科长以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办公室名义去稻香楼宾馆看望各地来的同志,同时带去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新出的《适用专利技术》杂志,每一位来宾都发一份。徐光学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宣传专利杂志的最佳时期。

第二天,大会正式开始。安徽省专利局领导、安徽省专利协会的负责同志以及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的负责人易进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徐光学等在主席台就座。大会由徐光学主持,由省专利局和专利协会的负责同志做发言。徐光学代表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适用专利技术》杂志社在大会上讲话。这个大会开得热烈隆重,开得很成功。这次大会既是一次全省性的专利界朋友聚会的大会,也是一次促进安徽省专利技术发展的盛会。当然,这次大会的筹办主体----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收获也不小,通过这次大会,该公司同各地市专利局签订了200多份合同,每份合同都订阅10份以上专利杂志。这样,十几万元的订杂志费就算收回来了。同时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与安徽省专利协会以及全省各地市科技专利人员还签订另一份加入专利网合同。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与安徽省专利协会联合成立了“安徽省专利技术服务网”。在网上公布国家最新的专利技术,公布全国各地科研单位及社会的发明成果。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不定期向各入网单位提供产品包销技术项目,提供国内外技术市场供需项目专讯。条件是每个入网单位,要订一年(12期)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的刊物《适用专利技术》杂志即可。

安徽省华安经济文化开发公司办的《适用专技术》杂志同安徽省专利技术服务网联动,刊登上网单位的产品,介绍入网的厂矿企业,努力为企业当好参谋。这一方面是宣传厂矿企业,另一方面也是扩大《适用专利技术》杂志的影响,同时,又像广告一样能为杂志社创收,使杂志的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其社会效益都获得了丰收。

对于专利技术,徐光学本也感到陌生,但是他不怕,他努力接受挑战。为了把专利杂志办得好上加好,他不断学习与专利技术有关的专利法规,了解国内外专利技术发展的状况,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利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

后来,徐光学正式调入安徽日报社,他一直坚持办《适用专利技术》杂志。1993年年底,徐光学被擢升为“开发处”副处长,他同时还兼任《适用专利技术》杂志主编。此间,他撰写与专利技术有关的文章,发表在《适用专利技术》杂志上,如《中国专利,世纪末的回眸》《指导·交流·推广·服务》(这两篇文章收在2007年徐光学的散文集《心语足音》里)[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