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刑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伯温故里(书房)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刑赦》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

原文

郁离子曰:“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书》曰:‘刑期于无刑。’又曰:‘眚灾肆赦①,此先王之心也。’是故制刑,期于使民畏,刑有必行,民知犯之之必死也,则死者鲜矣。赦者所以矜蠢愚②,宥③过误。知罪不避,而辄④原焉,是启侥幸之心而教人犯之;至于祸稔⑤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⑥也。然则赦令卒不可行与?曰法有二:有威信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古今之通禁,恶逆也,杀人伤人及盗之类也,而勿治,是代之为贼也。一伐之私禁,、钱、币之类也,民无以为生而官不能恤⑦,于是乎有犯,虽难以为上,原情而贷之可也。”

注解

① 眚(sheng)灾肆赦:意思是说有了罪过并造成危害,就应当延缓赦免他的罪。

② 矜蠢愚:矜,怜悯。蠢愚,痴呆无知。《周礼·秋官·司判》:“三赦曰蠢愚。”郑玄注:“蠢愚,生而呆童昏者。”

③ 宥(you):宽恕;原谅。

④ 辄(ahe):肆意妄作。

⑤ 稔(ren):原指庄稼成熟,引申指事物酝酿成熟。

⑥ 阱:为防御或以野兽而设的陷坑。

⑦ 恤(xu):体恤;周济。

译文

郁离子说:“刑罚,是威严的法令啊,法令威严到了杀人的程序,可活人的道理就藏在里面。赦免,是讲恩德的法令啊,它的本意在于使人活命不死,可杀的道理就藏在里面。《尚书》里说:‘有刑是希望达到无刑。’又说:‘有了过失并造成危害就应当延缓赦免他的罪行,这是先王的心愿啊。’所以制定刑律,是希望达到使民害怕,刑律有了,就必须实行,民知道违犯了它就必定处死,那样死的人就会少见了。深秋赦罪的人所以怜悯那些再三被赦免的罪犯,是呆痴无知,这是宽恕罪过的错误。知道有罪却不避免,并且仍然肆意妄为且原谅自己,这是启发那些有侥幸心理的人并教唆犯罪啊;到了大祸酿成,罪恶过多时,不得已而杀掉他,这是把恩赦变成陷阱啊。然而赦令最终就不能实行了吗?说法有二:有古今的通禁,有一代的私禁。所谓古今通禁,是阻止作恶,如杀人、伤人及盗窃等类,如果释放而不治罪,这就是替他做盗贼啊。所谓一代私禁,是指对茶、盐、等类,民无法维持生活,而官吏又不能周济他们,于是有的违犯禁令,虽然是难以经常性生,只要根据情况而借贷给他们就可以避免了。

寓意

要维持祔稳定,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廉明。怜悯罪犯,饶恕罪过是助纣为虐 ,教唆犯罪,必酿大祸。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3]”。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似《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刑赦 相关视频

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
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