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冯夏庭[1] 1964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中共党员。1982-1986年在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读本科,获得学士学位。1986-1992年在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岩石力学专业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8至今受聘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 现任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导,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前主席、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主席团成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主席、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国际深部地质工程合作研究计划主席、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 [2] 。曾任英国帝国理工、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南非金山大学、日本资源环境综合研究所等国际科研院校的访问学者、教授。2001年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3]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夏庭
出生 1964年9月
安庆市潜山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知名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知名作品锦屏二级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
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目录

人物经历

1982.9 - 1986.7: 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6.9 - 1992.1: 东北工学院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1993.10-1996.05:东北大学副教授(破格晋升)
1995.09-1996.03:日本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96.05-11: 南非金山大学Senior Research Officer
1996.12-1997.11:日本国际工业技术研究机构特别研究员
1996.06: 东北大学教授(破格晋升)
1998.02- 现在: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受聘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1.1-3: 英国帝国理工,Academy visitor,
2001.6-2003.7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2001.9-现在: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7-2005.7: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
2011-2015: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2017.08东北大学副校长
冯夏庭是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月6日进入第二轮评选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

获奖情况

1)2008年6月荣获中国第七届光华青年奖。 2) 入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 3) 国际合作DECOVALEX计划指导委员会成员(2004.1-2007.7)(此计划由美国能源部等11个西方国家的有关能源、核废料管理部门联合资助设立,办公室设在瑞典)
4) 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4)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
6) 国家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第二)(2002.12-2007.8)
7) 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2003
8) 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一博士论文的第1主审人,2002.5,法国。
9) 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2004)
10)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4)
11)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2002-2004)
13) 首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50万元奖励)
14)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金(2000-2002)
15) 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1999)
16)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97)
17) 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2000)
18) 辽宁省优秀骨干教师(1999)
19) 日本国际工业技术研究基金获得者(1995-1997)
20) 美国科学名人传记学会1997年度世界科学名人
2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
22) 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

研究方向

冯夏庭一直在岩石力学智能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这一新的学术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岩土工程(包括滑坡)的安全性分析、评估、开挖与控制措施设计优化、实时监测;岩石力学的智能分析方法,包括本构模型的结构与力学参数的智能识别、岩石力学反问题的并行-智能数值计算方法、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岩石力学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大型地下工程开挖与加固过程的全局优化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与系统等;岩石力学并行有限元方法与软件; 岩石力学问题的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耦合过程的试验、模型与数值分析方法;水化学腐蚀下岩石损伤局部化过程与时间效应研究。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冯夏庭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等4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糯扎渡和龙滩等水电站的高边坡,水布垭拉西瓦、锦屏二级、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以及红透山等多个矿山工程等,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5]

出版专著

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9部。译著3部。[6]

发表论文

在国际权威学报、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90余篇 [7] ,EI收录200余篇

学术兼职


1) 第2届、第3届全国青年采矿科学技术会议秘书长(1994、1997)
2) 第2届、第3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1998)
3) 第4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2001)
4) 国际岩石力学新进展学术会议组委会第1届副主席(1994)、第1届主席(2002)
5)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先进科技工作者(1999)
6)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地球物理委员会第4届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2001)
7) 辽宁省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材料与工程分会主席(1998)
8) 2001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nd Asian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岩体特征分会执行主席(2001.9.11-13,北京).
9) 2003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Regional Symposium –地质系统中的T-H-M-C耦合过程的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10.13-15, 瑞典斯德哥尔摩。
10) 岩石边坡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12 香港
11)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日本岩石力学学会主办,2004 ISRM国际会议-第3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04.11-12。
12)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性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 Rock Stress 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 June 19-21, 2006, Trondheim, Norway
13) European Regional ISRM Conference-EUROCK2006 , 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 Liege, Belgium, May 9-12, 2006
14) GeoProc 2006: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upled T-H-M-C Processes in Geo-system: Fundamentals, Modelling, Experiments &Applications 副主席, Nanjing, China, May 22-24, 2006
15) ITASCA Consultants GmbH主办,Numerical Modeling of Discrete Material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and Earth Sciences, 德国, 2004.9.29 -10.1
16) 中国工程院土建水利学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全球华人岩土力学与工程中青年专家论坛组委会主席,2003.10
17)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Regional Symposium –国际岩石力学会议主席,中国三峡,2004.5.18-21
18) 香山科学会议第230次学术讨论会“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执行主席之一,2004.6.23-25, 北京。
19)2011年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2011—2015),成为该国际组织成立半个世纪以来首位当选主席的中国科学家。

科学技术进步奖


1) 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排名第1),2005;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等奖(排名第1),2003。
2) 复杂条件下岩体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及分析方法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2等奖(排名第1),2003。
3) 线性岩石力学系统力学行为的智能分析与预测,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1等奖(排名第1),2001。
4) 岩体结构系统非线性变形破坏演化特性的智能识别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奖2等奖,(排名第1), 2001。
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反馈分析及预报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2等奖,2002,排名第9。
6) “南芬露天铁矿主运输平硐延长服务年限的综合技术研究”,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002,排名第8。
7) “智能岩石力学研究”1998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基础类)3等奖(排名第1)
8) "岩石分级与工程设计专家系统研究”1995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3等奖(排名第2)
9) “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机管理系统”1998年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1等奖,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本人是其子项目“开发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的负责人,冶金工业部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 “岩石三性综合分级”1992年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参加人) 优秀教材奖 “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系统”1995年获冶金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东北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3年获辽宁省科技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创新争先奖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物事迹

冯夏庭, 研究员,博士,博导,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入选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编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报》等多个学报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等12个国家联合资助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DECOVALEX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担当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副主席和学术委员会或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南非金山大学Senior Research officer、日本资源环境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ITIT特别研究员等职。 冯夏庭一直在岩石力学智能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这一新的学术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岩土工程(包括滑坡)的安全性分析、评估、开挖与控制措施设计优化、实时监测;岩石力学的智能分析方法,包括本构模型的结构与力学参数的智能识别、岩石力学反问题的并行-智能数值计算方法、岩石力学智能反馈分析方法、岩石力学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大型地下工程开挖与加固过程的全局优化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与系统等;岩石力学并行有限元方法与软件; 岩石力学问题的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耦合过程的试验、模型与数值分析方法;水化学腐蚀下岩石损伤局部化过程与时间效应研究。 冯夏庭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基金各1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与谢和平院士联合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先后主持水布垭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糯扎度水电站、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以及多个矿山等的岩石力学问题研究重点项目近10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自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分别1、2、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出版专译著4部,参编教材和论文集2部。在国际权威学报、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150余篇、ISTP收录30余篇。在全国性大会和国际会议上多次应邀作大会报告。应邀到英国、日本、瑞典、法国、加拿大、美国、南非等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国际合作研究、讲学和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资料

  1. 个人简历网
  2. 冯夏庭,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12-03
  3. 冯夏庭,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9-11-04
  4.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 ,中国工程院网站 2019-11-22
  5. 冯夏庭,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12-03
  6. 冯夏庭,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12-03
  7. 冯夏庭,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