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冠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冠岩是一个具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地下洞溶,前因洞内泉水甘洌而名“甘岩”,后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更名“冠岩”。

早在公元1637年,徐霞客就慕名前来,成为冠岩第一个探洞名人,其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冠岩,“冠岩”之名便因他而得。

  • 中文名称 :冠岩
  • 地理位置 :广西 桂林
  •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早8:00-下午16:30
  •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
  • 门票价格 :60元/人建议游玩时长1-3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简介

世界溶洞之冠——国家AAAA级漓江冠岩风景区地处桂林市南29公里的草坪回族自治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被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1]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电动观光滑道车、电动观光游览车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数亿元。

冠岩景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岩洞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小火车、在地下河浮桥中漫步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约90分钟。

从古至今,冠岩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以其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漓江冠岩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

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景区年接待总量近60万人次,且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发展背景

桂林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以独特秀美的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资源倾倒无数中外游客。桂林以秀丽山峰、奇特的岩洞、清澈的江河、晶莹的湖池所组成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赢得了"山水甲天下"的盛誉。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的提高了旅游业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为我国也为我市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目标奠定了基础。1999年广西深入贯彻国家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旅游促销和资源开发,大力宣传"广西--诗境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这掀起了国内外游客来广西旅游的新高潮。桂林是广西旅游战略发展的龙头,经过20多年的旅游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方针。

桂林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重要决策,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我市"旅游立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决定在现有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再大力建设一批以自然景观为依据,人文景观为陪衬,吸引力强,品位高,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步将桂林建设成为以中心城为旅游接待和服务基地,以漓江山水为骨架,以大桂林风景旅游资源为背景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国际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大背景下,提出开发漓江,逐步把漓江开发建设成漓江公园这一重点旅游项目。

历史

唐代莫休符著的《桂林风土记》记载了冠岩。

1985年11月12日,中英联合组织的探险队共同进行潜水探洞,证实冠岩的水是从灵川县南圩河分江入口处流来的。

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

主要景点

地下河景区

冠岩洞内宽敞,像宫殿一般,前后透光,所以又叫“光岩”。岩分三层五洞,层层相叠,洞洞相连,逶迤曲折,上面两层为旱洞,洞内悬挂着各形各态的石钟乳,曲深幽长约3公里,最下一层是地下暗河,长约700余米,河水清冽,哗然有声。明代蔡文有诗描述冠岩曰: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乱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从何处来。这首诗道出了冠岩的神秘奇绝。[2]

冠岩地下河游览区是桂林有名的旅游溶洞之一,本世纪九十年代初,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冠岩进行了全方位科学合理性的开发,按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建立了多种游览方式,洞内共有5种游览方式:步行(行程约1000米);乘坐观光滑道(洞内滑道来回约500米);乘观光电梯(电梯高约36米,亚洲观光第一梯),乘坐洞内小火车(小火车长约30米,可载客108人,行程约500米);在地下河浮桥中漫步(行程约500米,洞中有世界岩洞第一瀑,地下河瀑布)。多种现代游览设施与洞内景色相辅相成,使冠岩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和韵味的水陆空游览洞穴。

乡吧岛

传统的、现代的、前卫的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山水相融相衬,辉映出多层面的魅力,这就是漓江唯一江岛乐园——乡吧岛地景艺术园。顺冠岩而下约500米的漓江上有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小岛,名叫乡吧岛。岛上面积五百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百余亩的樟树林、大片的柚子林、桃树林,更有成片的原始灌木丛点缀其间。春夏两季,岛上树木葱郁,鲜花怒放;秋冬两季,满树满树的红叶,把整个岛给染红了。岛上还有池塘、清流,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自然世界。

乡吧岛位于漓江景点最集中的黄金水段,原名浪洲岛(在徐霞客游记中则称拦洲),浪洲之名源于宋代,因它四面环水,满目生波而得名。岛上大致分为民族风情表演区、地景艺术品区、餐饮区、帐篷区、小品制作区等。岛的周边罗布着漓江中段美丽而神奇的八大奇景:绣山壁岩、浪洲传奇螺蛳上山、半边奇渡、毛驴挂壁、桃源秘洞、绝壁悬棺、问天哑谜。 2000年8月由中国《人文山水·人与物》策划组组织百名艺术家在岛上进行艺术创作,以此次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主体建成的是中国第一个地景艺术公园——乡吧岛地景艺术园。乡吧岛正在成为一所以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主体,以瓦陶艺术雕塑为主题,集园林景观、民族建筑、特色餐饮、风情表演、工艺制作为一体的观光、休闲的地景艺术园。

观光滑道车

冠岩景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景观多样集中,秀丽自然,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海内外数百万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往来络绎不绝。为了解决游客旅途中的疲劳,1999年底冠岩景区建成了国内首条电动观光滑道,使游客即可轻松欣赏冠岩景区的自然风光,又能体验贴地滑行的无穷乐趣,电动观光滑道建成后有如一条绿色长龙一般,与周边环境甚为融合,蔚为壮观。 冠岩景区电动观光测滑道系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设计制造,属国内首创。电动观光滑道管轨断面呈弧型结构,流畅自然,建设占地面积少,属环保型高科技项目;电动观光滑道车依靠45伏直流电驱动,可爬坡、转弯,安全可靠。冠岩景区电动观光滑道全长3.2公里,车速可达15米/秒,游客可以自行控制车速,操作简易,动感十足,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观光旅游项目。电动观光滑道2000年6月28日正式对外开发,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的旅游观光滑道。

小河里

小河里为一长1000米宽500米的自然小盆地,冠岩地下河贯穿其中,清澈见底。小河里紧邻冠岩地下河游览区。它的建成冠岩地下河游览区原有的游览形式更加丰富有趣。

在小河里设立山顶观景平台、缆车直上,登顶远眺,群峰、漓江、田园村舍佳景尽收眼底,区宇楼台重叠相间,交织错落共同勾勒出一幅井然而意境隽永的人间画卷,让游人置于天地间,飘于云端。

封山育林、增植花木,恢复植被的多样性,山坡树木随着季间的不同变幻着色彩,广植花卉地下河鲜花盛开,进入小河里犹如进入花的海洋。

设立拦水坝抬高水位,扩大水面面积,让游客划船、垂钓、观景构成小河里山、水、树、花、草一个美丽人工和自然的景观,相互交织错落,共同勾勒出一幅人间仙境图。

人文资源

“一见山水不忍去,游在冠岩何思归”。从古至今,冠岩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以其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咏传诵。

明代蔡文的一首《冠岩·七绝》:“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从何处来”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公元1637年,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家、探险家徐霞客也曾三次亲临冠岩景区探险游览,并在其《徐霞客游记》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篇。

到了近代,越南国父胡志明多次亲临冠岩,对冠岩美景流连忘返,曾赞誉冠岩是“天下第一神仙洞府”。

抗日名将李宗仁为冠岩亲自题词“光岩”,立意光复中华。草坪乡民当年也在冠岩洞内抵抗日本的侵扰。

邓小平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曾到冠岩景区参观指导。

旅游看点

冠岩景区中的百草苑、桃李园林、鲤鱼池衅、农家村舍、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美不胜收;人间仙境,让人觉得清朴悠闲、流连忘返。

“船到帷幕山,看到紫金冠”。在帷幕山看冠山,它就像一顶古代帝王的紫金冠。冠岩岩口,是地下河的出口处,一股清流终,终年四季从洞中缓缓流出。冠岩,洞分四门,可以乘竹筏到洞中游地下铁路观赏。第一层洞门高约10米,为外洞,洞顶有钟乳石悬挂,洞右有观景台,台的附近刻有明人的冠岩诗。从第一洞转入第二洞时,洞门低矮,丰水季节洞门几乎全被水淹住。夏秋两季,可乘竹筏或地下铁路观赏。转入第三洞时,洞门更矮。第四洞较为容易进入,内有沙、有浅滩。洞内钟乳石光怪陆离,是沿江“兼山水之奇”的地下水晶宫。进到洞中,听到淙淙的流水声,但“不识源从何处来”。[3]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