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关节脱位」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关节脱位'''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颌及…”)
 
行 1: 行 1:
'''关节脱位'''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颌及手指关节最易发生脱位。关节脱位的表现,一是关节处疼痛剧烈,二是关节的正常活动丧失,三是关节部位出现畸形。临床上可分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及病理性脱位等几种情形。关节脱位后,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另外关节周围肿胀,可有血肿,若不及时复位,血肿机化,关节粘连,使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能。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XXX'''<br><img src="https://img.scimall.org.cn/collect/2020/08/05/wt_a22322000805081340_4a928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cimall.org.cn/article/detail?id=2586023 圖片來自科技工作者之家]</small>
 +
|}'''关节[[ 脱位]]'''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 骨端]] 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 下颌]] 及手指关节最易发生脱位。关节脱位的表现,一是关节处疼痛剧烈,二是关节的正常活动丧失,三是关节部位出现畸形。临床上可分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及[[ 病理性脱位]] 等几种情形。关节脱位后,[[ 关节囊]] 、韧带、[[ 关节软骨]] 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另外关节周围肿胀,可有[[ 血肿]] ,若不及时复位,[[ 血肿机化]] ,关节粘连,使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能。
 
==分类==
 
==分类==
 
===1.按脱位的发生原因===
 
===1.按脱位的发生原因===
行 10: 行 12:
 
 (4)习惯性脱位:也称为复发性脱位。往往有创伤及发育因素,使关节结构出现缺陷,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肌肉力量不平衡;也可能是第一次脱位后治疗不当,以致关节囊松弛。当再次受轻微外伤,甚至置于某一姿势时,可再次脱位。此种脱位容易复位,但常有复发,最常见于肩关节。
 
 (4)习惯性脱位:也称为复发性脱位。往往有创伤及发育因素,使关节结构出现缺陷,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肌肉力量不平衡;也可能是第一次脱位后治疗不当,以致关节囊松弛。当再次受轻微外伤,甚至置于某一姿势时,可再次脱位。此种脱位容易复位,但常有复发,最常见于肩关节。
 
===2.按脱位程度===
 
===2.按脱位程度===
 (1)不完全脱位:也称为半脱位,脱位后两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
+
 (1)不完全脱位:也称为[[ 半脱位]] ,脱位后两[[ 关节面]] 部分失去对合关系。
  
 
 (2)完全脱位:脱位后两关节面完全失去对合关系。
 
 (2)完全脱位:脱位后两关节面完全失去对合关系。
 
===3.按脱位后关节的远侧骨端相对于近侧骨端移动方向和所处位置===
 
===3.按脱位后关节的远侧骨端相对于近侧骨端移动方向和所处位置===
 前脱位、后脱位、侧方脱位等,各个关节可能有所不同。
+
 前脱位、[[ 后脱位]] 、侧方脱位等,各个关节可能有所不同。
 
===4.按脱位后的时间===
 
===4.按脱位后的时间===
 (1)新鲜脱位:一般指脱位发生在3周以内者,手法复位多较容易成功。
+
 (1)[[ 新鲜脱位]] :一般指脱位发生在3周以内者,手法复位多较容易成功。
  
 
 (2)陈旧性脱位:一般指脱位发生在3周以上者。手法复位一般较难成功。
 
 (2)陈旧性脱位:一般指脱位发生在3周以上者。手法复位一般较难成功。
 
===5.按关节脱位后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
 
===5.按关节脱位后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
 (1)闭合性脱位:脱位后关节腔不与外界相通者。
+
 (1)闭合性脱位:脱位后[[ 关节腔]] 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性脱位:脱位后关节腔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性脱位:脱位后关节腔与外界相通者。
 
==发生率==
 
==发生率==
 关节脱位虽是一种常见损伤,但比骨折少见。
+
 关节脱位虽是一种常见损伤,但比[[ 骨折少见。
 
===1.年龄===
 
===1.年龄===
 创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和老年人较少见。儿童体重较轻,摔倒时冲击力较小,骨端软骨较厚,富于弹性,可减少或吸收一部分外伤暴力。此外,儿童关节周围韧带或关节囊较成人柔韧,且富于弹性,不易撕裂,故关节不易脱位。如暴力太大,多造成骨骺分离。老年人因为活动相对少,接受暴力的机会也相应较少。如遭受暴力,因其骨质疏松,多造成骨折。
+
 创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和老年人较少见。儿童体重较轻,摔倒时[[ 冲击力]] 较小,骨端[[ 软骨]] 较厚,富于弹性,可减少或吸收一部分外伤暴力。此外,儿童关节周围韧带或关节囊较成人柔韧,且富于弹性,不易撕裂,故关节不易脱位。如暴力太大,多造成[[ 骨骺]] 分离。老年人因为活动相对少,接受暴力的机会也相应较少。如遭受暴力,因其[[ 骨质疏松]] ,多造成骨折。
 
===2.部位===
 
===2.部位===
 上肢关节结构一般较下肢薄弱,因此上肢脱位较下肢多见。从国内的统计来看,大关节脱位中的肘关节脱位最多见,肩关节脱位次之,再其次是髋关节脱位,而膝关节脱位较少见。关节脱位好发与否和关节盂的深浅、骨端的大小、关节囊的松紧、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肉的强弱、关节的活动性等有密切关系。例如:髋关节的髋臼很深,股骨头大,且可深纳于髋臼中,接触面积大,两关节面之间有负压吸引力,而且周围韧带及肌肉较强,关节活动范围比肩关节小,故甚为稳定,不易脱位。而肩关节的关节盂唇及关节囊所包绕,关节囊比较松弛,周围的韧带及肌肉较弱,尤其是关节的前下部,且关节活动范围较大,运动频繁,受伤机会较多,故肩关节较不稳定,易于脱位。 [1]
+
 上肢关节结构一般较下肢薄弱,因此上肢脱位较下肢多见。从国内的统计来看,大关节脱位中的肘关节脱位最多见,肩关节脱位次之,再其次是髋关节脱位,而膝关节脱位较少见。关节脱位好发与否和关节盂的深浅、骨端的大小、关节囊的松紧、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肉的强弱、关节的活动性等有密切关系。例如:髋关节的髋臼很深,股骨头大,且可深纳于髋臼中,接触面积大,两关节面之间有负压吸引力,而且周围韧带及肌肉较强,关节活动范围比肩关节小,故甚为稳定,不易脱位。而肩关节的关节盂唇及关节囊所包绕,关节囊比较松弛,周围的韧带及肌肉较弱,尤其是关节的前下部,且关节活动范围较大,运动频繁,受伤机会较多,故肩关节较不稳定,易于脱位。
 
==病理==
 
==病理==
 
 由于关节的稳定性是由骨骼、关节囊、韧带和肌肉共同维护的,所以,一旦发生脱位,这些组织必然有相应的改变。
 
 由于关节的稳定性是由骨骼、关节囊、韧带和肌肉共同维护的,所以,一旦发生脱位,这些组织必然有相应的改变。
行 41: 行 43:
 
===2.关节囊撕裂===
 
===2.关节囊撕裂===
 
 在脱位过程中关节囊撕裂呈穿孔状,将穿出的骨端套住;或经关节边缘处撕脱、剥离。
 
 在脱位过程中关节囊撕裂呈穿孔状,将穿出的骨端套住;或经关节边缘处撕脱、剥离。
===3.韧带损伤===
+
===3.[[ 韧带损伤]]===
 
 脱位的骨端总是趋向于部分或完全撕裂限制其脱出的韧带。
 
 脱位的骨端总是趋向于部分或完全撕裂限制其脱出的韧带。
 
===4.肌肉及肌腱损伤===
 
===4.肌肉及肌腱损伤===
 
 肌肉及肌腱的钝性挫伤在脱位时固然普遍存在,但真正的断裂则是少见的。脱位后,肌肉或肌腱所受到的影响主要在于部分地丧失了其运动关节的作用。如肘关节脱位后,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即部分地丧失了其屈与伸肘的能力。
 
 肌肉及肌腱的钝性挫伤在脱位时固然普遍存在,但真正的断裂则是少见的。脱位后,肌肉或肌腱所受到的影响主要在于部分地丧失了其运动关节的作用。如肘关节脱位后,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即部分地丧失了其屈与伸肘的能力。
===5.骨膜下骨化===
+
===5.[[ 骨膜]] 下骨化===
 
 骨膜下血肿的形成几乎没有例外。如果及时复位,血肿吸收,可以不遗留痕迹。但由于损伤严重,或延迟复位,或是被动强力牵拉,则可以演变为骨膜下骨化。如肘关节脱位后形成的骨膜下骨化。
 
 骨膜下血肿的形成几乎没有例外。如果及时复位,血肿吸收,可以不遗留痕迹。但由于损伤严重,或延迟复位,或是被动强力牵拉,则可以演变为骨膜下骨化。如肘关节脱位后形成的骨膜下骨化。
 
===6.骨端缺血性坏死===
 
===6.骨端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及肩关节脱位后,因血运破坏较多,虽经复位,仍可致股骨头或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尤以前者多见。因髋关节脱位后,其中圆韧带必被撕伤,血管断裂,再因关节囊一部分被撕裂,亦对股骨头血运供应有一定不良影响。
 
 髋关节及肩关节脱位后,因血运破坏较多,虽经复位,仍可致股骨头或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尤以前者多见。因髋关节脱位后,其中圆韧带必被撕伤,血管断裂,再因关节囊一部分被撕裂,亦对股骨头血运供应有一定不良影响。
===7.创伤性关节炎===
+
===7.[[ 创伤性关节炎]]===
 
 由于脱位后关节内可有增生性或破坏性改变,关节外亦可有外伤性骨化或骨化性肌炎致大量新骨形成,影响未来关节活动,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由于脱位后关节内可有增生性或破坏性改变,关节外亦可有外伤性骨化或骨化性肌炎致大量新骨形成,影响未来关节活动,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8.神经及血管损伤===
 
===8.神经及血管损伤===
行 56: 行 58:
 
 关节脱位的主要并发症有:①骨折;②神经损伤;③血管损伤;④缺血性骨坏死;⑤创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⑥创伤性关节炎;⑦关节僵硬。
 
 关节脱位的主要并发症有:①骨折;②神经损伤;③血管损伤;④缺血性骨坏死;⑤创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⑥创伤性关节炎;⑦关节僵硬。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关节脱位具有一般损伤的症状和脱位的特殊性表现。受伤后,关节脱位、疼痛、活动困难或不能活动。脱位通常影响活动的关节,如踝、膝、髋、腕、肘,但最常见的是肩和手指关节。不活动的关节,如在骨盆的关节,当使关节固定在一起的韧带被牵拉或撕裂时,也能被分开。椎骨的脱位如果损害神经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显著的椎骨间脱位,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
 关节脱位具有一般损伤的症状和脱位的特殊性表现。受伤后,关节脱位、疼痛、活动困难或不能活动。脱位通常影响活动的关节,如踝、膝、髋、腕、肘,但最常见的是肩和手指关节。不活动的关节,如在骨盆的关节,当使关节固定在一起的韧带被牵拉或撕裂时,也能被分开。[[ 椎骨]] 的脱位如果损害神经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显著的椎骨间脱位,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1.一般症状===
 
===1.一般症状===
 
 (1)疼痛明显。
 
 (1)疼痛明显。
行 62: 行 64:
 
 (2)关节明显肿胀。
 
 (2)关节明显肿胀。
  
 (3)关节失去正常活动功能,出现功能障碍。
+
 (3)关节失去正常活动功能,出现[[ 功能障碍]]
 
===2.特殊表现===
 
===2.特殊表现===
 
 (1)畸形 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和外观变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
 
 (1)畸形 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和外观变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
行 68: 行 70:
 
 (2)弹性固定 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有一种抵抗和弹性的感觉。
 
 (2)弹性固定 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有一种抵抗和弹性的感觉。
  
 (3)关节窝空虚。
+
 (3)[[ 关节窝]] 空虚。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表现。===
 
==检查==
 
==检查==
 
X线检查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有无脱位、脱位的类型和有无合并骨折,防止漏诊和误诊。
 
X线检查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有无脱位、脱位的类型和有无合并骨折,防止漏诊和误诊。
 
==诊断==
 
==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
+
1.有明显[[ 外伤史]]
  
 
2.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与肿胀、畸形、弹性固定及关节窝空虚。
 
2.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与肿胀、畸形、弹性固定及关节窝空虚。
  
3.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有无骨折及移位。
+
3.[[X线检]] 查可明确脱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有无骨折及移位。
 
==治疗==
 
==治疗==
 
===1.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伤后在麻醉下尽早手法复位;适当固定,以利软组织修复;及时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
+
 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和[[ 功能锻炼]] 。伤后在[[ 麻醉]] 下尽早[[ 手法复位]] ;适当固定,以利软组织修复;及时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
 
===2.治疗步骤===
 
===2.治疗步骤===
 
 (1)复位 以手法复位为主。
 
 (1)复位 以手法复位为主。
行 98: 行 100:
 
 (4)髋关节脱位 ①若已有休克时,应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并急送医院进行抢救。②急送医院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③复位后可用皮肤牵引或髋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后应继续锻炼髋部肌力,并逐步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
 
 (4)髋关节脱位 ①若已有休克时,应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并急送医院进行抢救。②急送医院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③复位后可用皮肤牵引或髋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后应继续锻炼髋部肌力,并逐步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
  
 (5)开放性关节脱位的处理 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术,在彻底清创后,将脱位整复,缝合关节囊,修复软组织,缝合皮肤,橡皮条引流48小时,外有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并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防感染。
+
 (5)开放性关节脱位的处理 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 清创术]] ,在彻底清创后,将脱位整复,缝合[[ 关节囊]] ,修复[[ 软组织]] ,缝合皮肤,橡皮条引流48小时,外有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并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防感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3年3月24日 (五) 13:10 的修訂

XXX
圖片來自科技工作者之家

關節脫位也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最易發生脫位。關節脫位的表現,一是關節處疼痛劇烈,二是關節的正常活動喪失,三是關節部位出現畸形。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等幾種情形。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分類

1.按脫位的發生原因

(1)創傷性脫位:由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於正常的關節所引起的脫位。此種脫位最常見,可見於任何關節。

(2)先天性脫位:因胚胎髮育異常所致先天性關節發育不良而發生的脫位。如先天性髖脫位。

(3)病理性脫位:因關節結構被病變破壞後出現的脫位。例如:關節結核或化膿性關節炎所致的脫位。

(4)習慣性脫位:也稱為復發性脫位。往往有創傷及發育因素,使關節結構出現缺陷,關節周圍軟組織鬆弛或肌肉力量不平衡;也可能是第一次脫位後治療不當,以致關節囊鬆弛。當再次受輕微外傷,甚至置於某一姿勢時,可再次脫位。此種脫位容易復位,但常有復發,最常見於肩關節。

2.按脫位程度

(1)不完全脫位:也稱為半脫位,脫位後兩關節面部分失去對合關係。

(2)完全脫位:脫位後兩關節面完全失去對合關係。

3.按脫位後關節的遠側骨端相對於近側骨端移動方向和所處位置

前脫位、後脫位、側方脫位等,各個關節可能有所不同。

4.按脫位後的時間

(1)新鮮脫位:一般指脫位發生在3周以內者,手法復位多較容易成功。

(2)陳舊性脫位:一般指脫位發生在3周以上者。手法復位一般較難成功。

5.按關節脫位後關節腔是否與外界相通

(1)閉合性脫位:脫位後關節腔不與外界相通者。

(2)開放性脫位:脫位後關節腔與外界相通者。

發生率

關節脫位雖是一種常見損傷,但比[[骨折少見。

1.年齡

創傷性脫位多發生於青壯年,兒童和老年人較少見。兒童體重較輕,摔倒時衝擊力較小,骨端軟骨較厚,富於彈性,可減少或吸收一部分外傷暴力。此外,兒童關節周圍韌帶或關節囊較成人柔韌,且富於彈性,不易撕裂,故關節不易脫位。如暴力太大,多造成骨骺分離。老年人因為活動相對少,接受暴力的機會也相應較少。如遭受暴力,因其骨質疏鬆,多造成骨折。

2.部位

上肢關節結構一般較下肢薄弱,因此上肢脫位較下肢多見。從國內的統計來看,大關節脫位中的肘關節脫位最多見,肩關節脫位次之,再其次是髖關節脫位,而膝關節脫位較少見。關節脫位好發與否和關節盂的深淺、骨端的大小、關節囊的鬆緊、關節周圍韌帶及肌肉的強弱、關節的活動性等有密切關係。例如:髖關節的髖臼很深,股骨頭大,且可深納於髖臼中,接觸面積大,兩關節面之間有負壓吸引力,而且周圍韌帶及肌肉較強,關節活動範圍比肩關節小,故甚為穩定,不易脫位。而肩關節的關節盂唇及關節囊所包繞,關節囊比較鬆弛,周圍的韌帶及肌肉較弱,尤其是關節的前下部,且關節活動範圍較大,運動頻繁,受傷機會較多,故肩關節較不穩定,易於脫位。

病理

由於關節的穩定性是由骨骼、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共同維護的,所以,一旦發生脫位,這些組織必然有相應的改變。

1.骨折

有以下三種情況:

(1)脫位引起的骨折:由於脫位時骨端的撞擠或撕脫所致,如髖關節後脫位合併股骨頭或髖臼後上深骨折、肩關節脫位合併大結節撕脫骨折等。

(2)骨折合併脫位:如尺骨鷹嘴骨折合併肘關節前脫位。

(3)脫位合併鄰近部位的骨折:這種情況多系較大的複雜暴力所致,脫位和骨折可能同時發生。如髖關節骨位合併股骨頸骨折,肩關節脫位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等。

2.關節囊撕裂

在脫位過程中關節囊撕裂呈穿孔狀,將穿出的骨端套住;或經關節邊緣處撕脫、剝離。

3.韌帶損傷

脫位的骨端總是趨向於部分或完全撕裂限制其脫出的韌帶。

4.肌肉及肌腱損傷

肌肉及肌腱的鈍性挫傷在脫位時固然普遍存在,但真正的斷裂則是少見的。脫位後,肌肉或肌腱所受到的影響主要在於部分地喪失了其運動關節的作用。如肘關節脫位後,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即部分地喪失了其屈與伸肘的能力。

5.骨膜下骨化

骨膜下血腫的形成幾乎沒有例外。如果及時復位,血腫吸收,可以不遺留痕跡。但由於損傷嚴重,或延遲復位,或是被動強力牽拉,則可以演變為骨膜下骨化。如肘關節脫位後形成的骨膜下骨化。

6.骨端缺血性壞死

髖關節及肩關節脫位後,因血運破壞較多,雖經復位,仍可致股骨頭或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尤以前者多見。因髖關節脫位後,其中圓韌帶必被撕傷,血管斷裂,再因關節囊一部分被撕裂,亦對股骨頭血運供應有一定不良影響。

7.創傷性關節炎

由於脫位後關節內可有增生性或破壞性改變,關節外亦可有外傷性骨化或骨化性肌炎致大量新骨形成,影響未來關節活動,造成創傷性關節炎。

8.神經及血管損傷

如暴力甚大,關節周圍的動靜脈神經均可以受挫傷、壓迫或斷裂,可造成受損部位以下肢體供血障礙,或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如肩關節脫位時腋神經和腋動脈損傷;肘關節肘位尺神經和肱動脈損傷;髖關節脫位時坐骨神經損傷,膝關節脫位時膕動脈及腓總神經損傷等。

併發症

關節脫位的主要併發症有:①骨折;②神經損傷;③血管損傷;④缺血性骨壞死;⑤創傷性骨化(骨化性肌炎);⑥創傷性關節炎;⑦關節僵硬。

臨床表現

關節脫位具有一般損傷的症狀和脫位的特殊性表現。受傷後,關節脫位、疼痛、活動困難或不能活動。脫位通常影響活動的關節,如踝、膝、髖、腕、肘,但最常見的是肩和手指關節。不活動的關節,如在骨盆的關節,當使關節固定在一起的韌帶被牽拉或撕裂時,也能被分開。椎骨的脫位如果損害神經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顯著的椎骨間脫位,損傷脊髓,導致癱瘓。

1.一般症狀

(1)疼痛明顯。

(2)關節明顯腫脹。

(3)關節失去正常活動功能,出現功能障礙

2.特殊表現

(1)畸形 關節脫位後肢體出現旋轉、內收或外展和外觀變長或縮短等畸形,與健側不對稱。

(2)彈性固定 關節脫位後,未撕裂的肌肉和韌帶可將脫位的肢體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動活動時有一種抵抗和彈性的感覺。

(3)關節窩空虛。

3.合併神經血管損傷的表現。

檢查

X線檢查關節正側位片可確定有無脫位、脫位的類型和有無合併骨折,防止漏診和誤診。

診斷

1.有明顯外傷史

2.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與腫脹、畸形、彈性固定及關節窩空虛。

3.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有無骨折及移位。

治療

1.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傷後在麻醉下儘早手法復位;適當固定,以利軟組織修復;及時活動,以恢復關節功能。

2.治療步驟

(1)復位 以手法復位為主。

(2)固定 復位後,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固定時間為2~3周。

(3)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他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3.治療方法

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讓病人受傷的關節安靜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適的位置。儘可能在進行妥善固定後,迅速就醫。注意的是,在為病人脫衣服時,應先脫正常一側的,再脫受傷一側的,穿衣服時則反之。

(1)肩關節脫位 一般均需麻醉後或肌鬆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位有:①希氏法 傷員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於患肢腋窩部,於胸壁和肱骨頭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後,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並漸向軀幹靠攏復位。②牽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後,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復位後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後,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 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後上肢石膏托固定於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後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③復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煉髖部肌力,並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範圍。

(5)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 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後,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並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防感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