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何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启爵士,CMG,JP,MRCS(Sir Kai Ho,1859年3月21日-1914年7月21日),原名何神启,字迪之,号沃生。香港出生,籍贯广东南海,何福堂家族成员,是香港首位获封为爵士的华人,同时是著名基督徒医生、大律师、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由于在香港社会贡献良多,于1912年,何启获得英国政府颁授爵士勋衔。何启于1914年逝世,享年55岁,安葬于跑马地香港坟场

简历

何启的父亲是何福堂牧师,胞姐为何妙龄,姐夫为首名华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伍才伍廷芳)。何启在中央书院(现为皇仁书院)毕业,于1871年9月远赴英国留学,毕业于苏格兰亚伯丁大学内科学士学位及外科硕士学位及在林肯律师学院取得高级法律学士学位,于伦敦与雅丽氏(Alice Walkden)结婚。1882年返回香港,成为香港首位华人执业医生。后从事律师工作。雅丽氏诞下一女后于1884年因伤寒去世。为纪念亡妻, 何启决意创办一所西医医院,造福百姓。何启后娶父亲为美国人的黎玉卿为妻。何启育有十子八女,除长女外皆为黎氏所出。

动态

1887年与白文信医生共同创办香港雅丽氏利济医院及附设一所香港华人西医书院,是香港大学的前身。何启在西医书院曾讲授外科学、法医学和生理学。1909年何启参与筹建香港大学,出任劝捐董事会主席,把他创办的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更名为“香港医学院”。[1]

1887年9月,孙中山入读香港西医书院,何启担任他的老师。 何启与孙中山的友谊从此开始,从何启发表的著名政论文章《中国之睡与醒——与曾侯商榷》。何启不仅在孙中山成为革命者之前是其思想导师,而且在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扮演著孙中山良师益友的角色。

相关论述

  • 1887年:《曾论书后》:批评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
  • 1895年:《新政论议》:受甲午战争的失败所影响,提出改革中国的建议。
  • 1898年:《康说书后》:反对康有为鼓动中国人的排外情绪,认为应以和平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
  • 1899年:《劝学篇书后》:批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方法。

视频

14/1/2011香港历史系列II 第6集 “ 西学先驱 ”
香港历史系列 III:医疗与管治

参考来源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