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体积比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体积比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体积比热(volumetric heat capacity),又称容积比热,符号s,定义为单位立方米物质温度升高1K时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每立方米开(J/(m^3·K)),量纲L^-1·M·s^-2·K^-1。

物质的体积比热等于物质的比热除以物质的体积,公式s=C/V。 与比热容(c)、摩尔热容(Cm)的关系: c=s/ρ;s=cρ;Cm=sVm;s=Cm/Vm;c=Cm/M;Cm=cM。 其中ρ(密度)、Vm(摩尔体积)、M(摩尔质量)的单位分别是kg/m^3、m^3/mol、kg/mol。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