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安德里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伊沃·安德里奇(克罗埃西亚语:Ivo Andrić,1892年10月9日-1975年3月13日),生于特拉夫尼克,前南斯拉夫小说家,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生平简介
伊沃.安德里奇出生于1892年的特拉夫尼克(Travnik),童年于维舍格勒(Višegrad)度过。这两个波斯尼亚城镇,便很自然地成为了他最有名的两本小说《波斯尼亚编年史》(Bosnian Chronicle)(或译作《领事岁月》[The Days of the Consuls])以及《德里纳河上的桥》(The Bridge on the Drina)的故事场景。
安德里奇于1924年完成博士论文 〈土耳其统治影响下波黑精神生活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Life in Bosn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urkish Rule),并于格拉兹大学(University of Graz)取得博士学位。这篇论文显示安德里奇早年对波斯尼亚历史的兴趣──其中又以鄂图曼的占领,及其对波斯尼亚人民及文化的影响最明显。这些早期的探究,更促成了他日后积极投入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政治运动,以及提倡解放南斯拉夫国家;为此,他甚至身陷囹圄,于1914至1917年间被监禁。其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诗作《黑海之滨》(Ex Ponto)。
从监狱获释后,安德里奇便开始投身于外交事务,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以南斯拉夫王国和领使的身分,驻到罗马、布加勒斯特、格拉兹、巴黎、马德里、布鲁塞尔、日内瓦及柏林等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时,他还是驻柏林的大使,其后才于1941年选择回到贝尔格勒写作,全心投入文学创作[1]。
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原因
世界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国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第1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2]。
《特拉夫尼克纪事》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伊沃‧安德里奇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之一。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的盛衰,波旁王朝复辟,塞利姆三世的统治和灭亡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法国驻波斯尼亚领事达维尔探索人生道路,最终理想破灭的过程,以及波斯尼亚两任总督穆罕默德帕夏和易卜拉欣帕夏的命运。 特拉夫尼克大街小巷和市场内的斗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农民起义,奥地利与法国两国军队间的仇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