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从此,开始我“为己”读书和专业作家生涯(柏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此,开始我“为己”读书和专业作家生涯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从此,开始我“为己”读书和专业作家生涯》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从此,开始我“为己”读书和专业作家生涯

时光真是不饶人,“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按照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有条不紊地往前走,没有停歇,甚至也不稍微回头张望过去的历程,就这样公正无私地向前走,一切的一切在时光的面前都显得脆弱不堪……

进入丁酉年,我就到了退休的年龄,而正式办理手续则在年底的腊月。我的生日是腊月初。说真的,就我来说,生活的经历很是简单,简历上几行文字就交代清楚了:读书—教书—教育教学研究。要说的详细一点,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参加劳动,那年月,也就只有这样的道路可以选择。不久,做了乡村民办教师,后来,赶上了恢复高考,大学毕业后,又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在我的心底,始终存在着一个梦想,就是做一个专业作家。

几十年来,除过本职工作外,我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写作,人生的道路基本上围绕着这两条线进行:一条是教育教学,一条是写作——当然,这两条线有和谐统一的时候,也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走进课堂与办公室,就是一个完全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或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而进入书房,就是写作者。

曾经想,如果有整块的时间来读书和写作,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啊!然而,本职工作的繁重,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次第担负着几个基础教育重大课题研究,使人不敢有丝毫的敷衍工作的念头,遑论其他了。心里想,什么时候能心无旁骛地专门写作呢?

不能说没有这样的机会,从前几年开始,每年到了暑假,我就带了必要的参考书和计算机,来到距离居住的城市几十公里的一座异常优美安静的地方进行写作。这是一所全国仅有的航空方面的专业机构,能进入到这个地方进行写作,不能不感谢我的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由于他的邀请与周到的生活安排,我在这里度过了十分愉快的写作时段。可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写作,只能写写比较简短的文字,而不能完成较长的写作。因为,较长的写作需要潜心的构思之后的漫长的码字过程,显然,在简短的时日里,是确凿完不成这个任务的。

一直有这样的心愿,能有大量的时间,让我好好地阅读日渐收藏到数以万计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学习资料,也是费尽心机四处搜集而来视若珍宝的心爱之物,涉及的学术范围很广泛,譬如,为了弄清楚我国石雕的起源,不单单是努力收集远古时代的岩画或者青铜器方面的介绍,就是汉代的石刻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对于汉代的石刻的重视,不能不说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响,而在喜欢的基础上进入有目的的专题研究,也还是以后的事情。特别是阅读印度文化,常常惊诧于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诞生了崇高的释迦牟呢这位伟大的先哲和深邃的佛教文化,就是在石雕方面亦然具有“独步一时”的意义。在《健陀罗文明史》里,那些精美的古代石雕艺术和传递出来的温暖人间而又使人进入脱凡超俗的艺术风貌,往往令人流连忘返——这是纯美的精神世界。为了印证石雕艺术,特别是佛教石雕艺术的源流与发展,我几乎在我脚力能到达的地方,有目的地观摩、欣赏目前仍然保存的石窟,比如,洛阳石窟、彬县大佛、富平铁佛、子长古县城石窟以及不远千里驱车大同,专门拜谒云冈石窟,当我看见这些静穆庄严的石雕佛像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文化是没有局限与门槛的,远古的印度文明早就跋山涉水来到我国落地生根开花,并和我国固有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产生带有异质文明特色的新的文化——正是这种带有异质文化因素的文化,构成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说我国古典文化的儒、道、释为主的文化,其实,儒与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也是互相依傍而生成而发展,或者可以这样表明,儒、道是不能分离的文化,不过,儒与道只是在不同的场域里各自发展而已,简单而言,前者关注的人世间的政治伦理道德方面,而后者却关注人的精神方面,给人的精神寻找出一个比较逍遥的世界而已。而佛教呢?则是从另外的国度逐渐进入到我国的外来文明,和道家文化一样,专注于人的精神世界,给人以虔诚的信仰——佛教的渗透我国固有的文化之中,成为推动我国古典文化的动力因素之一。因此,构成我国古典文化,只有两大因素,就是固有文化与异质文化(外来文明)。这在我国古典的石雕艺术中可以看得真切。

还有,我曾经设想过,在阅读过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图书之后,就应该写出属于自己的著作,能体现自己几十年来的思想与艺术思考。例如,我几十年来都在做着资料准备的李商隐研究,或者我国古典主流散文史研究,或者写出系列的关于读书和有关生态与田野方面的散文作品——这是我日夜萦回在心头的计划,为此,我不断积蓄有关知识和不断进行必要的笔墨练习。可是,在职的时候,是决然没有这样的机遇的。

然而,真到了我办理退休手续的时际,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股不能自己的心绪:这就是对一直从事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不能断然割舍之情。看着办公室书架上和书桌上堆积如山的有关研究资料和不断邮寄过来的各种新杂志和报纸以及信件,一时间很难清醒地脱身而走,犹如秋天的落叶带给人莫名的失落与惆怅……

人生如流水……

古代希腊先哲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河流永远变动不居,今日之水绝不是昨日之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岂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么?不能!

所以,不管你失落也好惆怅也好,总要面对现实,必须经历这个心理大转弯,尽管有丝丝撕裂的疼,然而,必须毅然地转身。转身了,才能看见另外方向的风景,依然美丽,依然令人精神振奋和顿生希望……

现在,我终于有时间来完成我的夙愿了。

从此,开始我的“为己”的读书与专业作家生涯。[1]

作者简介

柏峰,男,陕西蒲城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