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石真正死了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亦石真正死了吗?》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写的文章。
作品欣赏
一
钱亦石是死于病,死于伤寒与赤痢,但他事实上是死于战阵,死于国事。
亦石的病是参加战地工作而得的,假使不参加战地工作不至于得那样的病,即使得了那样的病也能早期适当治疗,不至于便死。
想到这层,我对于亦石的死,比起别的朋友来,更有一番沉痛的感觉。因为亦石的挺身参加战地工作是由于我的介绍。
我这样的人为什么不死,而偏偏要死亦石呢?
二
我认识亦石是在北伐战役,革命军打到武昌城下的时候。
那时候他在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重要工作,我们在武昌城下的南湖文科大学第一次见面,共同在一个地方工作了几天。他帮了政治部不少的忙,政治部也帮了省党部不少的忙。
在那时的武汉政府时代,我们接触的机会很多,然而在私谊上却很少接触。
我们在私谊上增加了亲密,是共同在日本亡命的时候。
一九二八年的初头,我们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同住在日本东京,他很关心我,认为日本危险,不宜久居,要我离开。然而他很顺畅地离开了日本,而我却没有办到。
三
他从日本到苏联,在事前是告诉过我的。
他到了海参崴曾经写过信给我。
他到了莫斯科也曾经写过信给我。
他始终关心着我在日本的安否。
他从苏联回国,第二次又游历日本的时候,也冒着被宪兵和刑士注意的危险,到我住的地方来访问过我好几次。
他总是关心着我的生活,关心着我的安全。
那恳切的友情,现在想起来,都使我的眼睛要生出湿意。
四
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我回到中国来了。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曾经热烈地拥抱过。
张发奎当时在担任浦东的防卫,感觉军队政治工作的必要,要我设法帮他组织政工队,我应允了他。而这政工队的组织,我认为非亦石负责不可,待我向他提出时,他也就应允了。
就这样在淞沪抗战的最高潮中,上海的一群爱国的文化人士便在亦石的领导之下参加了战地工作。
亦石所领导的政工队,是抗战发生以来的第一队,也是政治部复活的第一声。
然而亦石却为这工作的艰苦而得病而牺牲了!亦石也就成为了为抗战而牺牲的文化人中的第一人。
五
亦石之死,实在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别的且不说,单就他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他的知识的渊博,见解的精当,实在是侪辈中的白眉。
数年以来,国际变化波谲云诡,俨然像在拨弄着一切的所谓国际问题专家。
每逢一次问题发生,令人首先想起的便是,假使亦石不死呀!
然而亦石死了!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不死,而偏偏要死亦石呢?
然而亦石是真正死了吗?
1942年1月24日[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