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交通今昔杂谈(刘东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交通今昔杂谈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交通今昔杂谈》中国当代作家刘东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交通今昔杂谈

上世纪七十年代,会宁县城就一幢面粉厂的四层楼(据说是苏联人援建的);再就是县革委会,有个二层楼,是老式的楼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其余整个县城都是平房。

县城的马路较窄(就像现在的非机动车道这样宽,或者比它稍微宽点),只能容两辆卡车并排走,而且这种情况很少,因为那时车辆少。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邮政局、公安局有)、自行车、马车、架子车、行人等等都在马路上走。也没有红绿灯。交通比较混乱(当然,那时人、车比较少)。许多人(包括那时的司机)交通知识不足或者空白,因之死于非命的大有人在!只是那时传媒没有现在发达,报道少,人们不太知道而已罢了!

路面也是砂石路。直到1974年,会宁县城才铺柏油马路(路面还是那么宽)。在铺柏油马路时,我们上学途中,把小沥青块塞进嘴里咀嚼,现在想起来是无知可笑的。还有:那时北关小学的学生搽桌子(课桌,油漆木质的),喜欢用杏仁(因为东山上全是杏树,所以每个同学兜里都有杏仁)咀嚼碎后连唾液汁液吐到课桌上,然后拿抹布使劲搽,说这样才能搽干净!(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也许是杏仁油有去污能力???)哈哈哈哈!

每当五月左右,大家每人都衣服兜里装着一个小铁盒(有的是纸盒),里面放几片桑叶,放几个洁白的蚕, 有的可以养到吐丝、结茧、甚至破茧成蝶而飞出!这在当时那个比较单调的环境下也是同学们的一项有益玩项。

初中到会宁一中,放学大家走到马路上,也是乱走一气,混在架子车、汽车、马车、自行车、驴车等中间;这时,校长吴建烈亦骑自行车回家,很慢地、在同学们身后轻声提醒:“走路靠右行”!同学们就自觉地走到马路边最右侧!我记得经过吴校长这样提醒了我几次以后,我就很自觉地走路靠右行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吴建烈校长其实给我们大家做了义务的“交警” !这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交通规则是靠右行!在吴建烈校长始终如一常年不断的提醒维护下,会宁一中同学放学后走路都基本上自觉靠右行!现在回想起来,这在那个交通混乱的年代是相当重要的,无形中避免了许多用现在的话叫“交通事故”!亦是吴建烈校长爱生之情之切之体现!

我们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家子能买个自行车,那就算很了不起了!

我们家我爸爸就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在文革时期,为我家在乡下(我们家文革时期下乡到会宁县郭城公社扎子塬大队朱李家生产队)的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那时郭城公社到扎子塬不通班车;从郭城公社到扎子塬要徒步30余里经过韩家沟,翻越“尿尿渠”(坡度接近六七十度,而且一边是一二十米的悬崖)后,才能到扎子塬!有个自行车,比步行强多了!

我记得爸爸假期回家后,我和我姐姐们学骑自行车的那个劲头,别提有多大了!!!一有空,那辆车就不能闲着!我那时六七岁左右,个头小,我就在把一条腿斜伸进自行车大梁下的叉叉里踩蹋板!摔倒了、脸搽破皮了、胳膊摔青了……全然不顾!继续练!我们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就都会骑自行车了!当然我是在“叉叉”里骑!

可以说,骑自行车是我的“童子功”!

我当时骑自行车水平还是可以的!从来没有发生碰撞!关键是我能及时捏闸、再就是我前后左右的尽管扭头看,发现后面或左右前面来车及时避让。那时没有后视镜;现在我骑电动车,有了后视镜但是我还不习惯看,还是不断前后左右的用肉眼观察!小时候的习惯容易改呀!哈哈哈哈! 现在已届花甲之年的我患尿毒症透析治疗中,我以前有驾照,但是小车再没有开过。而电动车照骑不误!小时候在那种混乱交通的窄窄的马路上练就的骑行技术,在现在这样好的交通管制的宽敞平直的马路上即使身患尿毒症但还能“宝刀不老”地骑行自如!确实是得益于那时候的一个历练啊!

2023,04,22于淮安寓所[1]

作者简介

刘东平,男,1964年3月生;甘肃省会宁县人,清末进士刘庆笃先生嫡玄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