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始建于1987年,位于风景秀丽的丽江市古城区黑龙潭旁。目前,高山所共有在职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职25人;博士1人,硕士18人;国贴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院学术学科带头人1人。在职职工平均年龄33岁,具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科研队伍。

简介简介

自1987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山所”)立足滇西北,面向全省高寒地区,以高山药用植物、高山花卉、经济林果、食药用菌[1]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正在开发利用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山经济植物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遗传育种研究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工技术研究,开展高山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同时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相关科技培训,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了高寒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提质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高山所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在农业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高山所共有科研项目72项(其中新增项目58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7项,横向项目39项;获得丽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了专着2部,参编1部;发表论文[2]124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1篇。共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专利授权6项。收集、引进、保存种质资源300份。承办或联合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建立了科研与转化共进的机制,科技推广和辐射服务面积年均4万亩以上。

“十二五”期间,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指导方针,根据国家和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高山花卉、药用植物、经济林果、特色食用菌等四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着力构建公益类研究所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的三大体系:以应用研究为重点的高山经济植物科技创新体系,以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技术为重点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体系,以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围绕三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应用技术研究平台,科技开发、成果推广平台,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平台等三类平台。抓住机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基本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坚持把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作为农业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强化为区域经济、农业企业和农民服务,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科研所建设,提高科技对高寒山区特色农产品有效开发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提升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卓有成效的更大的贡献。

目前,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所职工正秉承“科研立所、人才强所、服务兴所、开放办所”的办所方针,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合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攻关,力争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领域

高山花卉

经过科研人员5年的不懈努力,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培育的高山花卉栒子属新品种“雪山彩衣”,于2013年3月获得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证书。

该品种为常绿、耐寒的木本植物,匍匐性好,耐贫瘠,病虫害极少,可盆栽和露地栽培,尤其适合公路边坡绿化。“雪山彩衣”品种的成功注册登记打破了高山所没有自我研发品种的历史,在高山野生花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食用小浆果

对于蓝莓,相信许多人对其的向往无疑是某种“形而上”的。这么说是基于记者对真实的蓝莓毫无概念,仅仅可以通过以前吃过的黑莓、覆盆子一类的浆果来想象它的样子和滋味,它存身于童话、美丽的散文,大自然读物中,是一种跟山林野地、露水清风联系在一起的可爱浆果。

之前听别人说过,蓝莓来自美国,来自那些曾经让我们向往的西方文明地带,又有多少人了解到在我们热爱的云岭大地上,一颗颗蓝莓的种子正在孕育着蓝莓这一产业的兴起。据说,蓝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黄金浆果”。听起来,这种“浆果”很神奇,但记者所知道的关于蓝莓的全部信息,都是些抽象的、二手的、想象的……

吃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昂贵的水果。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价格不菲,当然,它的营养价值更全面。

为了揭开蓝莓的神秘面纱,记者采访了致力于蓝莓研究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在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浆果资源产业化应用研发团成员队杨正松的介绍下,收获颇多。

一探究竟,初识“小浆果”

原来,蓝莓是一种灌木,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林冠下水湿地里,每年五月份开花,七月初果实成熟。开花是由下向上逐渐开放,果实是由上向下逐渐成熟,采摘周期很长,没成熟的果实是浅绿色的,成熟后是蓝紫色浆果,它有很多种类,按国际惯例统称为蓝莓。

如果真要从专业层面来说,蓝莓又称为蓝浆果,果实呈蓝色,果皮具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和加工佳品。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和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除了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视力、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养颜之外,蓝莓还有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忆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 蓝莓果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如此独特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定会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蓝莓引进种植以来,蓝莓种植迅速在国内蔓延发展,2000~2005年,蓝莓栽培逐渐扩展到山东、辽宁、黑龙江、浙江、重庆、云南等省市,生产基地面积达到约200公顷。2006年以后,由于国内和国际公司的对蓝莓生产和蓝莓栽培的大量投资,蓝莓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基地面积已增加到1323公顷,从2001~2007年的7年时间内,栽植面积增长了54倍,蓝莓的总产量由2吨增加到390吨,由于其他省份发展比较晚,产量主要以山东省、辽宁省栽培的高丛蓝莓和吉林省发展的矮丛蓝莓为主,2007年年产量分别为205吨和80吨,蓝莓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迅速发展,对各地产生了综合性效益。

蓝莓产业作为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又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其生长栽培也具有特定的环境。

潜心科研,锻造“大产业”

在和杨正松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首先严格的土壤酸性条件是蓝莓栽培成功的关键,在土壤酸性方面,蓝莓的最适应土壤酸度范围是4.5~5.5,因此土壤改良是蓝莓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这是蓝莓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是特殊的生长环境。

此外,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四季分明,这些气候特点与美国南部兔眼蓝莓和高丛蓝莓分布区相近,是发展蓝莓的最适区域。另外,种质资源丰富,云南省具有十分丰富的野生浆果资源,其中野生蓝莓有46种,12个变种,占中国野生蓝莓总数的一大半,其中大部分为云南特有种。这些特有种在遗传上均为独一无二的种质类型,这为我们以后的新品选育种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引进与本土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优势来支撑蓝莓产业的发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2003年开始蓝莓引种种植,先后从国内外引进30个蓝莓品种,对国内外引进的蓝莓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云南不同区域栽培且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蓝莓优良品种。开展蓝莓扦插、嫁接、组培等种苗生产技术研究、蓝莓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优质栽培和管理技术,进行品种示范及产业化开发。目前已示范带动昆明、玉溪、曲靖、大理、丽江等州市发展蓝莓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山植物研究所、省内外蓝莓研究有关专家和企业先后多次对云南省蓝莓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云南具有发展蓝莓产业良好的土壤条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云南省有广阔的酸性土壤分布,其中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pH值4.5~6.0)合计1662.5万公顷。云南省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复杂的环境铸就了云南季风气候和立体气候背景,构建了与多样性气候和复杂化地形相适应的生物多样性,使得蓝莓的系列品种都能在云南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引种、试验种植认为云南是我国少有的全年多季节栽培蓝莓适宜区,在全国范围来说云南是最适宜蓝莓栽培的省份。

为进一步加强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团队对云南境内越桔(野生蓝莓)、悬钩子等属的小浆果植物进行资源收集、评价及保存。收集了小浆果种质资源共169个种和变种1500多份活体标本,在丽江建立了10亩的蓝莓种质资源圃,标准化示范推广100亩。承担相关科技项目6项,研究团队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7个,其中越桔果酒的酿造方法、越桔客土栽培方法、越桔种子育苗方法3个发明专利已被授权。

2009年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浆果资源产业化应用研发团队成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同年,团队负责人和加卫副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小浆果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云南项目负责人,入选2010年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蓝莓种质资源创新利用,2010年10月作为 “云南农业科技大课堂”主讲专家,受邀录制云南蓝莓栽培技术讲座。

特色优势,争创“大品牌”

蓝莓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已经引起众多消费群体的重视。发展蓝莓产业,不但使我省蓝莓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研究等领域进行长期、深入的开展下去,丰富了我省的水果多样性,而且,对我省高山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植物资源保护在提高人们经济收中实现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发展蓝莓产业,经济效益突出,区域特色鲜明,适应现代健康消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规模种植、多层次加工及国际性营销,必将对山区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总体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发展蓝莓产业是保护生态,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现实选择。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产业化的蓝莓生产栽培,是保护野生小浆果资源的最有效措施。

总之,蓝莓是一种小浆果,的确是我省实现生物经济大省不可或缺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发展小浆果产业对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打造新型的可持续的地域高效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药用植物

2013年7月3日,应剑川县政府和云南兴瑞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邀请,薛润光副所长在剑川县委党校主讲了“剑川县省级劳动力转移玛咖种植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剑川各乡镇分管领导,科技人员,种植大户等70余人。培训班首先由赵副县长作了动员讲话,随后薛副所长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培训讲座。他首先介绍了高山所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玛咖种植技术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移栽时间,栽种方法,杂草和病虫害处理,有机肥使用等全面系统的作了讲解,并为学员发放了课题组自编的“玛咖大田栽培技术手册”。现场培训结束后,又赶赴兴瑞祥公司玛咖育苗基地,现场指导学员玛咖种植技术。剑川县电视台全程记录了培训班和现场教学过程,并对薛副所长进行了采访。政府、企业、农户对培训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食药用菌

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一农户传来喜讯,在他的羊肚菌仿生栽培田里发现一朵高约13cm、直径约3cm的特大羊肚菌,实属罕见。今年春季滇西北干旱少雨,野生羊肚菌少有生出,而农民朋友种出这种大型菌,也只有在光、温、肥、水等各种生长条件都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该农户从2007年开始在高山经济植物所科技人员带领下,科学种植,严格管理,每年羊肚菌种植都有较好的收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