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于江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6: 行 16:
  
 
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江震
+
 
 
[[File:于江震4口.jpg|缩略图
 
[[File:于江震4口.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d2df035e1e4f66e8.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2873119-3031963.htmll 来自360图片]]]
 
|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d2df035e1e4f66e8.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2873119-3031963.htmll 来自360图片]]]
行 24: 行 24:
 
== 人物生平 ==
 
== 人物生平 ==
 
=== 建国以前 ===
 
=== 建国以前 ===
1931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莲池乡地主杨茂勋不得不拿出几千斤黄谷分给农民。这一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地方恶霸及仕绅大为震惊,伺机报复。由于南充上西路青年党书记袁国仕的密告,七宝寺中学校长、爱国人士何尧阶遭到逮捕,30多名共产党员和"激进分子",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
1931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党员,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度荒"。[[ 莲池乡]] 地主杨茂勋不得不拿出几千斤黄谷分给农民。这一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地方恶霸及仕绅大为震惊,伺机报复。由于南充上西路青年党书记袁国仕的密告,七宝寺中学校长、爱国人士何尧阶遭到逮捕,30多名共产党员和"激进分子",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为了迎头痛击敌人,于江震报经南充中心县委同意,带领何德明等12名赤卫队员,于新春之夜处决了袁国仕。事后,国民党西充保安中队视于江震为眼中钉,悬赏要活捉他。面对白色恐怖,南充中心县委于1932年夏天,将于江震调离西区,继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先后在苍溪新观、王渡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阆中、南部边境建立了两个游击分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土豪,袭击民团,夺枪分粮。
+
 为了迎头痛击敌人,于江震报经南充中心县委同意,带领[[ 何德明]] 等12名赤卫队员,于新春之夜处决了袁国仕。事后,国民党西充保安中队视于江震为眼中钉,悬赏要活捉他。面对白色恐怖,南充中心县委于1932年夏天,将于江震调离西区,继任阆南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先后在苍溪新观、王渡建立革命根据地,在[[ 阆中]] 、南部边境建立了两个游击分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土豪,袭击民团,夺枪分粮。
  
 
 于江震在阆中、苍溪、通江、巴中等县,组织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
 
 于江震在阆中、苍溪、通江、巴中等县,组织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
行 32: 行 32:
 
1934年9月,与项治平一道,在升钟地区组织游击队。
 
1934年9月,与项治平一道,在升钟地区组织游击队。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带领的游击队突然出现在皂角乡,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该乡民团武装。4月中旬,即在该乡建立了德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于江震担任游击大队的总指挥,以皂角乡为根据地,四处出击,发展队伍。几天之内,游击大队增加了2000多名青壮年,遂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5月,川陕省军区4个独立师编成红三十四军,于江震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红一、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大队长。
+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带领的游击队突然出现在[[ 皂角乡]] ,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该乡民团武装。4月中旬,即在该乡建立了德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于江震担任游击大队的总指挥,以[[ 皂角乡]] 为根据地,四处出击,发展队伍。几天之内,游击大队增加了2000多名青壮年,遂改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5月,川陕省军区4个独立师编成红三十四军,于江震调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组织处长。红一、四方面军在[[ 达维]] 会师后,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干部大队大队长。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重新北上,在长征中,在荒芜辽阔的茫茫草地上,干部大队断了粮,许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部队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队丢下的马头、牛皮和牲口内脏,后面的人拣起来又煮了吃,于江震带头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干粮拿出来,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边,自己肠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渗面,劝其服药,他却以药品缺少而谢绝。他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战士,环境越困难,越要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一道前进。"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重新北上,在长征中,在荒芜辽阔的茫茫草地上,干部大队断了粮,许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部队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队丢下的马头、牛皮和牲口内脏,后面的人拣起来又煮了吃,于江震带头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干粮拿出来,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边,自己肠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渗面,劝其服药,他却以药品缺少而谢绝。他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战士,环境越困难,越要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一道前进。"
行 38: 行 38: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于江震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11月,党中央派于江震从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制订南充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的规划,发展党员500多人,先后建立起7个县委、2个特支,还团结了民主人士张澜、鲜英,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讲习班"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
+
1937年11月,党中央派于江震从延安回[[ 南充]] 。次年2月,中共[[ 川北]] 工作委员会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他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制订[[ 南充]] 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的规划,发展党员500多人,先后建立起7个县委、2个特支,还团结了民主人士张澜、鲜英,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讲习班"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
  
 于江震还发展主编《南充民众日报》的陈其瑞、陈静波入党,利用《民报》转载《新华日报》文章,把《民众日报》办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喉舌。领导创办了"南华艺社",出版《南华文艺》,组织"南华救亡运动宣传团"。办起川北书店,出售《新华日报》、《大声周刊》、《论持久战》、《大众哲学》等革命书刊。
+
 于江震还发展主编《南充民众日报》的陈其瑞、陈静波入党,利用《民报》转载《新华日报》文章,把《民众日报》办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喉舌。领导创办了"南华艺社",出版《南华文艺》,组织"南华救亡运动宣传团"。办起川北书店,出售《[[ 新华日报]] 》、《大声周刊》[[ 、《论持久战》、《大众哲学》]] 等革命书刊。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组织部长。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组织部长。
行 46: 行 46:
 
1941年4月,到宜宾建立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直到完成保护川南党组织的任务后,才又返重庆任川东特委组织部长。
 
1941年4月,到宜宾建立川南特委,任特委书记,直到完成保护川南党组织的任务后,才又返重庆任川东特委组织部长。
  
1942年初,于江震调到南方局组织部,任机关支部书记,负责联系、指导四川党的地下工作。于江震亲聆周恩来教诲,在红岩村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养各地党的负责人。
+
1942年初,于江震调到南方局组织部,任机关支部书记,负责联系、指导四川党的地下工作。于江震亲聆周恩来教诲,在[[ 红岩]] 村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养各地党的负责人。
  
 
1946年4月22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重庆形势十分紧张的时候,中央命于江震返回延安,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1946年4月22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重庆形势十分紧张的时候,中央命于江震返回延安,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行 57: 行 57:
 
 在长期地下斗争的艰苦环境里,于江震身染多种疾病,尤其是肺气肿严重,常显缺氧症状,呼吸困难,但他仍不负党的重托,抱病工作。组织上准备调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顾他,他则托词谢绝。其妹家蓉,系川棉厂织布车间挡车工,三班倒,厂领导照顾调换工作或转长白班,兄妹均不赞成。
 
 在长期地下斗争的艰苦环境里,于江震身染多种疾病,尤其是肺气肿严重,常显缺氧症状,呼吸困难,但他仍不负党的重托,抱病工作。组织上准备调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顾他,他则托词谢绝。其妹家蓉,系川棉厂织布车间挡车工,三班倒,厂领导照顾调换工作或转长白班,兄妹均不赞成。
  
"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码的治疗,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离开人世。
+
"[[ 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码的治疗,于1967年1月28日含恨离开人世。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的悼词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盖中国共产党党旗。[1]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的悼词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盖中国共产党党旗。[1]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1. 西充县人们政府门户网  
+
1. [[ 西充县人们政府门户网]]
 
 词条标签: 人物 烈士 革命烈士 领导干部
 
 词条标签: 人物 烈士 革命烈士 领导干部

於 2019年2月22日 (五) 21:00 的修訂

于江震
出生 1911
逝世 1967
國籍 中國
職業 革命軍人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澤南、岱生、成信,四川西充縣占山鄉樊村溝人。革命軍,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川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領導建立了西充縣第一個中共支部。

人物簡介

于江震13歲考取西充縣立初級中學附設師範班,中途輟學,回家躬耕。

1927年秋,到南充縣龍泉場梓潼院小學任教。

192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邊境的中共安樂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書記。至夏,建立西區區委,任區委書記兼區農會主席。[1]

人物生平

建國以前

1931年川北旱災,地主奸商囤積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江震依靠黨員,發動群眾向地主"借糧度荒"。蓮池鄉地主楊茂勛不得不拿出幾千斤黃谷分給農民。這一鬥爭,大長了農民的志氣,地方惡霸及仕紳大為震驚,伺機報復。由於南充上西路青年黨書記袁國仕的密告,七寶寺中學校長、愛國人士何堯階遭到逮捕,30多名共產黨員和"激進分子",有的被捕入獄,有的被開除出教師隊伍。

為了迎頭痛擊敵人,于江震報經南充中心縣委同意,帶領何德明等12名赤衛隊員,於新春之夜處決了袁國仕。事後,國民黨西充保安中隊視于江震為眼中釘,懸賞要活捉他。面對白色恐怖,南充中心縣委於1932年夏天,將于江震調離西區,繼任閬南縣委宣傳部長等職。他先後在蒼溪新觀、王渡建立革命根據地,在閬中、南部邊境建立了兩個游擊分隊,神出鬼沒地打擊土豪,襲擊民團,奪槍分糧。

于江震在閬中、蒼溪、通江、巴中等縣,組織游擊隊。後來,他又擔任閬南縣委書記、川陝省軍區東路游擊司令、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處長等職。

1934年9月,與項治平一道,在升鍾地區組織游擊隊。

1935年3月6日,于江震帶領的游擊隊突然出現在皂角鄉,出其不意地解除了該鄉民團武裝。4月中旬,即在該鄉建立了德豐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于江震擔任游擊大隊的總指揮,以皂角鄉為根據地,四處出擊,發展隊伍。幾天之內,游擊大隊增加了2000多名青壯年,遂改編為紅軍獨立師,于江震任師長兼政委。5月,川陝省軍區4個獨立師編成紅三十四軍,于江震調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任組織處長。紅一、四方面軍在達維會師後,于江震任川康省委幹部大隊大隊長。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後,重新北上,在長征中,在荒蕪遼闊的茫茫草地上,幹部大隊斷了糧,許多人倒下去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部隊全靠吃野菜。前面部隊丟下的馬頭、牛皮和牲口內臟,後面的人揀起來又煮了吃,于江震帶頭把自己僅存的一點乾糧拿出來,送到奄奄一息的同志口邊,自己腸胃病犯了,痛得汗水滲面,勸其服藥,他卻以藥品缺少而謝絕。他說:"我們都是無產階級戰士,環境越困難,越要互相關心,同甘共苦,一道前進。"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于江震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1937年11月,黨中央派于江震從延安回南充。次年2月,中共川北工作委員會建立,于江震任書記。他領導抗日救亡運動,主持制訂南充抗日救亡運動和建黨工作的規劃,發展黨員500多人,先後建立起7個縣委、2個特支,還團結了民主人士張瀾、鮮英,為同年夏天在南充小教"署期講習班"開展統戰工作奠定了基礎。

于江震還發展主編《南充民眾日報》的陳其瑞、陳靜波入黨,利用《民報》轉載《新華日報》文章,把《民眾日報》辦成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的喉舌。領導創辦了"南華藝社",出版《南華文藝》,組織"南華救亡運動宣傳團"。辦起川北書店,出售《新華日報》、《大聲周刊》、《論持久戰》、《大眾哲學》等革命書刊。

1940年3月18日,于江震任川康特委組織部長。

1941年4月,到宜賓建立川南特委,任特委書記,直到完成保護川南黨組織的任務後,才又返重慶任川東特委組織部長。

1942年初,于江震調到南方局組織部,任機關支部書記,負責聯繫、指導四川黨的地下工作。于江震親聆周恩來教誨,在紅岩村舉辦黨員幹部培訓班,培養各地黨的負責人。

1946年4月22日,于江震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長。重慶形勢十分緊張的時候,中央命于江震返回延安,到中央城市工作部工作。

1947年秋末,在陝西葭縣神權堡,于江震和楊超受到周恩來接見,並接受中央指示。12月,毛澤東、周恩來又接見他們,毛澤東問:"你們打算怎麼幹呀?"于江震答:"準備繞道返回四川,逐步創造條件搞武裝鬥爭。"毛澤東笑了笑說:"現在用不着了,你們可以組織一支幹部隊伍到中原軍區去,配備3個美械團,插入川北,打爛蔣介石的小廚房。"周恩來接着說:"以前給你們的任務,難以適應迅速發展的新形勢,需要加以改變。你們組織一個四川幹部隊,去大巴山麓打游擊,相機入川,配合大軍解放四川。"川干隊代號"長江支隊",于江震任政委兼支隊長。接受任務後,在南下的征途上,在接管城市、工廠,建立新政權的鬥爭中,于江震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建國以後

解放後,于江震先後擔任中共西南局委員、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紀檢副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人事部長、西南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直至中共中央組織部、工業部副部長,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

在長期地下鬥爭的艱苦環境裡,于江震身染多種疾病,尤其是肺氣腫嚴重,常顯缺氧症狀,呼吸困難,但他仍不負黨的重託,抱病工作。組織上準備調其弟到成都工作,以便照顧他,他則託詞謝絕。其妹家蓉,系川棉廠織布車間擋車工,三班倒,廠領導照顧調換工作或轉長白班,兄妹均不贊成。

"文化大革命"中,于江震受到不公正的對待,疾病也得不到起碼的治療,於1967年1月28日含恨離開人世。

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為于江震召開追悼大會,董必武的悼詞是:"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79年,又在其骨灰盒上加蓋中國共產黨黨旗。[1]

參考資料:

1. 西充縣人們政府門戶網 詞條標籤: 人物 烈士 革命烈士 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