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西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魯木齊西大橋 |
中文名稱;烏魯木齊西大橋 地理位置;烏魯木齊 著名景點;鞏寧橋 溝通;河西河東 |
烏魯木齊西大橋橫跨烏魯木齊河,作為溝通河西河東的交通重要樞紐。1763年,清政府架設了烏魯木齊河上(今西大橋附近)的第一座橋 --"虹橋",因其形狀不久被洪水沖毀。1906年,修了工程較大的木橋,命名為"鞏寧橋",因為在城西邊故得名"西大橋"因橋樑不固,使用8年就倒塌了。1918年,在原橋基礎上修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木架橋叫"鞏寧橋"。橋頭兩端設有牌坊,上面寫着"鞏寧橋"三個大字。橋中兩邊還設有"望河台"供人休息賞水。
序言介紹
1940年鞏乃橋被沖毀後,在原橋基礎上又修起一座負荷10噸的3孔石礅橋。從繪圖設計到施工,由蘇聯歸國華僑木工師傅王連聲負責。1953年,烏魯木齊河暴發了特大洪訊,3孔石礅橋被衝垮。
1959年,在人民政府大力出資下,修建了鋼筋混凝土的新橋。1996年經過重建後的西大橋更加壯麗多姿。
烏魯木齊西大橋從幾塊木板到木質橋樑,從石木結構橋樑到混凝土大橋,再從現代化大橋提升至景觀大橋……在西大橋憑欄遠眺,周圍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從昔日荒山變為國家4A級景區的紅山、由乾涸的河床變身為烏魯木齊市一條交通主動脈的河灘路……這一幕幕的歷史畫面是烏魯木齊發展巨變的最好展示。
西大橋掌故
1947年早在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河上架起了第一座大橋即"虹橋",因在城西故又稱"西大橋"。 1906年,又修起一座木架結構的"鞏寧橋"到1914年倒塌。1918年,重建,並在東西橋頭上設有牌坊,題名"鞏定橋"。 1940年,由前蘇聯歸國華僑王連升(回族)又在原址修建了負荷載重10噸的石礅子木面西大橋。1959年,人民政府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的西大橋,此橋使用了37年。 1996年4月18日,由新疆交通廳路橋總公司橋工處三工區承擔了修建新西大橋。此後使用至今。如今,駐足西大橋,西南角是有百年歷史的園林勝地--人民公園,東南角是袖珍公園青山苑,西北面的紅山被譽為烏魯木齊的象徵與標誌,西大橋景觀帶已成為烏魯木齊市的一張標誌性名片。[1]
西大橋位於烏魯木齊紅山南側烏魯木齊河上。1763年,清政府架設了烏魯木齊河上(今西大橋附近)的第一座橋--"虹橋",因在城西,故稱西大橋,不久被洪水沖毀;1906年,又修建了木結構的鞏寧橋,1914年倒塌;1918年重建,1940年又被沖毀;同年,在原址再次修建了荷載10噸的石墩木面橋樑,1953年被洪水沖毀。1959年,人民政府修建了鋼筋水泥大橋;1996年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投資150多萬元重建。
對西大橋的過去,《烏魯木齊掌故》的作者劉蔭楠老人曾研究了不少史料,他說早年西大橋是一座木橋,名叫"虹橋",修建於1763年,建成後不久就被洪水衝垮,以後當局曾多次架設木橋,都因工程簡陋,不多久即被洪水沖毀。1918年,當局在原橋的基礎上,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木架橋起名為"鞏寧橋",由於此木橋仍為木架結構,在洪水的不斷衝擊下,不久橋身塌陷,直到1940年才修起一座負荷10噸的3孔石墩木架橋。
歷史
關於這段"木橋"的歷史,很多烏魯木齊的老住戶印象深刻。李生民老人,1951年由河南南陽參軍進疆,被安排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老滿城六軍軍部。老人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每個星期學員進城採購,西大橋是必經之路,那時西大橋很窄,烏魯木齊河尚未斷流,西公園一帶到處流水,大橋中間只能行駛一輛汽車,東面的汽車過來,西面的汽車才能過去,西大橋上的行人一般都靠邊走,生怕被車撞着,交通十分不便。"
而對茹浩忠大爺來說,再窄再擠的橋也總有能過去的時候。他最害怕的是下雨漲水,一下雨漲水橋便被淹了。"六棍子馬車都過不去,一下大雨,交通就斷了,河東河西的人隔着個橋乾瞪眼,就是過不去,有啥急事都給耽誤了。"
茹大爺回憶說,1953年雨水泛濫,河水猛漲,把原木製造的西大橋衝垮了。後來搶修了一座鋼筋石橋,橋面寬了,能通行四輛汽車,人行道上還安裝了路燈。"那座橋挺漂亮,橋面又硬又平,走在上面心裡都特別塌實。"但是到了70年代,橋的中間開始下垂彎曲,鋼筋都露了出來,橋面修了好多次,大車走在上面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橋在顫動。
那時候烏魯木齊河已經斷流了,政府可能怕出事,還專門安排了一個人守橋,不讓載重貨車在橋上走,只能從橋下通行。
解放後
50年代初期的西大橋冬景。遠處為紅山嘴
1996年4月,西大橋第三次重新修建,這次新修的西大橋更寬更大,上下行道小汽車並列可走4到6輛,而且橋很穩,大型載重貨車走在上面也只是稍微有些顫動。
"我記得特別清楚,橋的西邊人行道上有16個燈杆,每個燈杆上有10個大圓球燈,晚上160個白色球燈一起亮,把西大橋照得燈火通明,橋面上掉根針都能看見。一到晚上橋上特別熱鬧,好多住得遠的人都特意跑來看。"
新大橋修好不久,橋的四面又修了五個地下通道供遊人過橋行走,通道里還有專人值勤。1999年共和國建國50華誕,西大橋又增添了天女散花燈光景觀,燈光與不鏽鋼欄杆及金屬浮雕梅花鹿、雙羊、捧葡萄等圖案。這些景色與紅山、攬秀園、人民公園、青山苑、以及西大橋"長橋飲馬"的雕塑融為一體,成了烏魯木齊的一道風景線。
從那時開始,西大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交通樞紐,它又變成了首府的一道景觀,很多來烏魯木齊的外地遊客,都會在西大橋上留下一張照片。
現況
2005年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為迎接自治區50周年大慶,投資1720多萬元對河南路立交橋兩邊柵道和西大橋進行改造。目前,河南路立交橋兩邊柵道主體改造已經完成,預計改造面積1900平方米。
據了解,西大橋人行道現有花磚是1996年重建大橋時鋪設的,花磚鋪面已使用近10年。現在,很多花磚都已破損,有的花磚殘缺不全,部分花磚已與地面分離,行人走在上面會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為使西大橋的人行道以及橋體與城市景觀風格協調一致。2005年,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投資20多萬元對西大橋進行改造,預計改造面積達3000平方米。
據了解,西大橋人行道改造工程主要是將原來破舊、不規範的人行道花磚進行統一鋪裝改造。改造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將與大橋及周邊建築物風格相銜接,色彩、圖案相融合,使之有機連為一體,並且增強人行道路面的色彩感及藝術感。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關於烏魯木齊西大橋、人民路立交橋的事...... , 搜狐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