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为“客家人”点赞(赵庆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为“客家人”点赞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为“客家人”点赞》中国当代作家赵庆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为“客家人”点赞

翻开11月份出行的图片和文字,那些精彩的游迹,即使现在回味起来,依旧是如此的感慨!

每年都有旅游和采风的机会,每到一地无不被当地的旖旎的风光和灿烂的文化所吸引,从北方到南方,从国内到国外。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深有体会,更喜欢关注当地的文化。每到一地都能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神话,比读书要惬意多了。既欣赏了美景,又获取了知识,真乃人生境界也!

2014年11月我同天津文友参加《乡土诗人》杂志社举办的广东清远采风活动。在参加了组委会举办的活动后,为了不虚此行,我们又坐了6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来到梅州,准备参观客家博物馆。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客家文化,第一次是在两年前,我们曾去江西赣南采风,东道主安排我们参观了客家围屋“燕翼围”,是全国重点文物,始建于明末清初,历时27年 。

“燕翼围”座落在龙南县杨村镇,是座四层高楼,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屋,进屋需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外设有铁门,中间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就进不来。院内有水井,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混合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墙根有一排水喇叭形的排水漏道。每楼层有34个房门,各楼层回环相通,卧室、过道、楼梯,多变又统一。采风台里,墙上布满火枪眼,东西南北四座炮楼交相呼应,形成了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禁,防御得当,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土匪的袭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客家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在龙南,客家围屋有几百座。

客家文化,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知道了,在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对中国发展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民系。

这次来到梅州,又一次接触了客家文化,甚感亲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城,千年古镇,山清水秀,风景名胜众多。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文化积淀,独特的民族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梅州又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故乡。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元帅也是梅州人,在梅州你可以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客家习俗。

到达梅州客家博物馆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拖着疲惫的身体,我们仍按捺不住兴奋心情,快速走进馆内。这是一座由客家圆形土楼风格建成的馆,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一楼展厅展示了收藏研究客家人历史的资料和实物。二楼分5个展厅,主展厅分为《客从何来》《地核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生动叙述了客家人几次大迁徙的艰苦历程和艰辛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直是侵略者的入侵对象。所以在1700年前,战乱使得许多中原百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流离失所,数以万计的汉族百姓被迫离故土。这些南迁汉人,长途跋涉,经历了5次大的迁徙,逐渐定居在赣、闽、粤等山区,开始客家人只想暂住一段时间时间,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就成了永久的客家。

这些客家人,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当地百姓融合,不仅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群体,还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崇尚华夏传统文化,注重对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又善于从当地文化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区文化的精华。使中原厚重的文化传播到他们的迁徙地,一代代发扬光大。

南迁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启了近千年的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客家人在历次的迁徙中,非常注重保持固有的风格,习惯“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男子不读书,家计无出路”为加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崇文尚武。在艰辛坎坷的南迁中,富有艰苦创业,坚韧不拔,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客家人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正气歌。

太平天国革命组织发动者和中坚力量的首领洪秀全就是客家人。由客家人主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揭开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虽然未能成功,但是中国人民已经吹响推翻腐败清王朝的进军号。它鼓舞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压迫、抵御外侮,誓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决不妥协的斗争决心,表现了客家人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内外客家人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反对日寇侵略的民族自卫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抗日,参军参战。无论在主战场或敌后游击区,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奔赴疆场,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涌现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抗日民族英雄。

近代客家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洪秀全、黄遵宪、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剑英、***、郭沫若、叶挺、杨成武等。鸦片战争后,有许多客家人迁往南洋及至全球各大洲,被誉为“日不落”民系。

客家人在南洋岛屿白手起家,将人烟稀少或毫无人烟的地方开发成为城镇乃至城市。著名侨领有叶亚来,广东惠州人,开发吉隆坡。罗芳柏,开发坤甸(印度尼西亚)。侨领们每开一埠,要团结各系华工,又要与当地人亲密合作,既要筹划资金,又要逐步实施项目工程,既搞经济又搞文化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还要与西方殖民者骚扰入侵作斗争。客家人历经坎坷,竭尽终生心血,最终建立起来区域文化中心。

南洋各地矿业的开采,橡胶园的兴建大都有客家人的汗水和鲜血。将荒山变为繁华的矿区,将荒岛变为宝岛,将沼泽地变为鱼米之乡,这一点为世界所承认。客家为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总人数达5000万,占汉族总人数的12.5%。

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00万。代表性人物有李光耀、他信、英拉、骆家辉等。

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走出馆外,心还沉浸在馆内……

一代代闯荡海的客家人,在各行各业。他们有的叱咤风云,创造出神入话般奇迹,有的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了一切,不但在世界各地站稳了脚跟,展示了中华民族豪迈的形象,还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都弘扬了民族精神,传递了正能量,将祖国灿烂的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我们的客家是自豪的,我由衷的为“客家人”点赞。

[1]

作者简介

赵庆刚,笔名谭啸,男,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