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第二中学
历史沿革
丹寨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县级公办初级中学,坐落于省级金钟经济开发区丹阳路下段。学校于2001年3月23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当时暂借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场地办学,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式,由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负责管理。学校主要招收兴仁镇烧茶小学、野鸭塘小学和乌地小学的毕业生。
2005年8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将学校与从丹寨民族中学剥离出来的初中部、龙泉镇大发硐中学合并,按1500名在校生的规模组建了新的丹寨县第二中学。学校刚组建时,分城关二小、县党校和大发硐三个教学点办学。时至2006年3月,新学校正式迁入丹寨县龙泉镇民族风情路27号。学校主要招收城关第一小学、城关第二小学、泉山小学、五里小学、羊甲小学、高排小学、高寨小学的毕业生和七个乡镇民族班的学生。
丹寨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2016年8月根据丹寨县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搬迁至丹寨金钟开发区新校区,学校距县城7公里,位于丹寨县高速公路出口1公里处的丹阳路旁,学校主要招收排调镇片区、金钟开发区、南皋乡片区、五里片区、羊甲片区等小学的毕业生。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四个板块,布局科学合理,是一所高等院校格调布局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7771.00平方米;建有设施先进的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实验、图书综合楼、男女生宿舍楼、教师周转房,多媒体教室、录播室、餐厅、篮球场、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停车场等,为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硬件设施
丹寨县第二中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四个板块,布局科学合理。学校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实验和图书综合楼、体艺楼、宿舍楼、浴室、食堂等大楼;田径场、实习基地、千兆校园网、“班班通”,理、化、生、信息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专用录播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艺术创作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学生之家、微型消防站、医疗室等功能室。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为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全面打好基础,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1.爱心文化育英才。
学校围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校训开展“感恩在行动,月月有爱心”德育活动,并把此活动作为学校校本研修课程。此活动铺就了学校校园爱心文化底色,帮助学生树立爱的意识,孕育爱的情感,在课堂上感悟着爱,在活动中体验着爱,在反思中表达着爱。让进入校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端正品行、学会感恩,能用爱去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打造留守学生温馨家园。为学生建立“网络视频交流室”“家长电话联系室”“影视演艺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爱心使者、青年志愿者室”、“艺术特长室”“医疗卫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室。让校园成为孩子真正的“家”。让留守学生“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活动中,让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进一步紧密,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爱的补偿,让孩子享受到家的温暖,让学校管理和教育更为高效,让孩子健康成长。
全面开展“代家长”活动,即让本班一名科任教师担当学生“家长”,协同班主任管好寄宿学生和留守学生的饮食起居、生活学习、思想德育等养成教育[1]。与他们交心、谈心,教他们学会理财,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开展党员教师“三个一”活动。即一个党员教师义务兼职一个处室(部门)工作任务;下挂一个班任副班主任;帮扶班上一名困难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通过党员教师“三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师生凝聚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2.课堂教学展风采。学校坚持课堂“八个一”:教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让学生提出一个不懂问题,给学生一次发言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一次讨论,让学生发表一次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好一次实验,让学生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让学生得到一次成功体验。
3.安全稳定有妙招。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我校一直十分注重安全教育工作,严格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稳定综治工作手册》来指导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推行“三人成列,两人成队”集队教师护送学生放学制度;班级卫生和安全联保制度;安全定期演练制度;放学集中三分钟安全教育制度;末节课教师进行清场制度;节假日告之家长制度;护校队教师校外巡查制度和坚持校园文化育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杜绝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踏实的学风、较高的教育质量和平安的校园管理,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赖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4.文化活动靓青春。大力开展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文化课教学和特长教学齐头并进,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弘扬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目前,学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浓郁、学校艺术活动活跃,开设有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足球、合唱、舞蹈、书法、刺绣、苗族蜡染、水族手键、竹竿舞、武术、科学幻想画、美术等常规性的课外活动小组,还有校运会、体育艺术节、班主任节、学雷锋活动、爱心社会实践、阳光大课间、周周大舞台等专题性、群众性的学校传统活动,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2]建设呈现多样性、群体性、艺术性、民族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 ↑ 浅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品略图书馆,2018-09-16
-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