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川四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川四梦》,一名《玉茗堂四梦》,明代传奇剧本集。汤显祖(见“牡丹亭”)所编写的《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4种剧本的合称。临川是汤的原籍,玉茗堂是他的书斋,这4种传奇又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故名。以上4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刻本,明末柳浪馆刊本,汲古阁原刊本,崇祯间沈际飞刊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民国初年暖红室本,《古本戏曲丛刊》本。1978年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曲谱见《纳书楹曲谱玉茗堂四梦谱》。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紫钗记》尚有明万历继志斋刊本。系作者根据旧作《紫箫记》重写。取材于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写李益流寓长安,元宵节拾得霍小玉遗落之紫玉钗,乃托媒求婚。婚后李益赴洛阳应试,中状元,随军出征立功,返京后卢太尉欲招为婿。时小玉家业凋零,无奈出售紫玉钗,被卢太尉购去,以紫钗为凭,伪称小玉已改嫁。有黄衫豪士闻此事,命胡奴以骏马载李益至小玉处,小玉抱病出见,真相大白,夫妻团圆。全剧53出。歌颂了霍小玉的坚贞爱情,揭露了以卢太尉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评云:“词藻精警,远出《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余尝谓工词者,或不能本色;工白描者,或不能作艳词。惟此记,秾丽处实合玉溪诗(晚唐之李商隐)梦窗词(南宋吴文英)为一手;疏隽处,又似贯酸斋(元人,名云石,工小令套数)乔梦符(元人,名吉甫,工杂剧)诸公。”

《还魂记》,一名《牡丹亭》。尚有明万历文林阁刊本,石林居士刊本,明泰昌间朱墨刊本,明天启会稽张氏著坛校刊本,明末朱元镇校刊本,蒲水斋校刊本,清雍正间芥子园刊本,乾隆间冰丝馆刊本等。(参见“牡丹亭”) 《南柯记》尚有明万历唐振吾刊本,明刻陈眉公评本,明末闵刊朱墨本等。剧本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梦入槐安国,与金枝公主成婚,任南柯太守,因功拜为左丞相。后因骄奢淫佚,获罪放逐,遂梦醒,看破红尘而坐化。全剧共44出,对封建统治者腐化享乐生活有所暴露,但也宣扬了出世思想,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吕天成《曲品》评云:“酒色武夫,乃从梦境证佛,此先生之妙旨也。眼阔手高,字句超秀,方诸生极赏其登城北词(按:第29出‘围释’中公主上瑶台城于敌前唱〔南吕一枝花〕以下北曲一套,当指此。)不减王(实甫)、郑(光祖),良然!良然!”

《邯郸记》尚有明天启元年朱墨本,明末闵刊朱墨本。剧本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与《吕翁三化邯郸店》杂剧,同一题材。写吕洞宾持磁枕使卢生入梦,卢在梦中行贿中试,出将入相,享尽荣华;但因官场倾轧而遭贬。后又复官,经历20年,封国公,其4子皆得官,80余岁病重时,遗‘人生到此足矣’一语而逝。卢生梦醒,见身卧邯郸店中,黄粱尚未炊熟。经吕洞宾点化,卢生大悟,从其学道成仙。全剧共30出,短小精悍,简炼纯净,通过卢生的荣枯揭示了封建官僚从起家发迹到死亡的全过程,对封建上层社会进行深刻的暴露,对当时黑暗政治现实给予无情鞭挞,是作者仅次于《还魂记》的一部代表作。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评云:“临川传奇,颇伤冗杂,惟此记(按:《邯郸记》)与《南柯》……直截了当,无一泛语,增一折不得,删一折不得,非张凤翼、梅禹金辈所及也。”其第3出《度世》,参用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后人呼此出为《三醉》,与《扫花》、《番儿》、《云阳法场》、《仙圆》等出,长期由昆剧传唱。

明人王骥德《曲律》对《四梦》总评为:“临川汤奉常之曲,当置‘法’字无论,尽是案头异书。所作五诗,《紫箫》、《紫钗》,第修藻艳,语多琐屑,不成篇章。《还魂》妙处种种,奇丽动人,然无奈腐木败草,时时缠绕笔端。至《南柯》、《邯郸》二记,则渐削芜类,俛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辞复俊,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天纵,匪由人造。使其约束和鸾,稍闲声律,汰其剩字累语,规之全瑜,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临川四梦 相关视频

上海昆剧团开启“致敬经典”巡演 《临川四梦》等经典剧目亮相
致敬经典《临川四梦》新春巡演,从不同角度演绎纷繁世间事

参考文献

  1.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2.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