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企业标志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的研发制造。

该集团公司已于2008年11月6日与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目录

基本内容

公司名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总部地点:中国北京

经营范围:航空发动机、军民用飞机

总经理:谭瑞松

外文名称: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成立时间:1999年(己卯年)

公司性质:特大型国有企业

公司简介

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还有“枭龙”、“山鹰”高级教练机等一大批在研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展开研制。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1000多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内设有中国航空研究院,多年来取得大批航空科技成果,并且经国家授权管理国家级飞行器试飞、试验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与专业齐全、水平较高的航空科研试验设施。

中国一航高举“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旗帜,取得一系列骄人成就。经济持续发展,资产总额大幅增长,型号研制硕果累累,国际化经营逐步扩展,改革调整日益深化,管理创新不断加强,集团文化有声有色,已基本形成了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军工集团。

在大集团战略指导下,中国一航大力弘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精神,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平等互利,履约守信、用户至上为根本宗旨,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各界朋友特别是航空界同仁的真诚合作与交流,努力成为一家快速成长、创造卓越的公司。

集团领导

总经理:林左鸣

副总经理:顾惠忠

副总经理:胡问鸣

副总经理:郑荣生

副总经理:耿汝光

副总经理:李玉海

副总经理:张新国

公司目标

为(保)军服务、改制优化、国资增值、集团盈利。

集团职责

管理国资、保值增值;

航空为本、服务国防、提供装备;

发展科技、促进转化;

加强两翼(非航空、三产)、提高效益;

统筹规划、重大决策;

调整结构、整合优势;

改制改革、增强活力;

授权管理(事业单位)、国家鉴定(试飞试验);

造就队伍、两手过硬。

集团权限

资产收益;

任务总包;

重大决策;

资产运作;

任免要员;

自主经营;

外事外贸;

授权管理(事业单位)。

集团荣誉

集团荣誉集中展示了航空工业四十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除了介绍航空工业系统国家明奖项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外,有几篇介绍航空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取得成果的文章。

从文章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成果的研制过程,还可全面了解航空人的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革命精神。

1、新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从南昌飞起

2、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的诞生

3、新中国第一次自行设计飞机

4、创建第二设计室行设计喷气发动机

5、自行设计初教6飞机

6、运5飞机的诞生

7、中国第一座高空试车台的建设

8、运10─中国大型民用客机发展的起点

9、航空工业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二等奖项目简介(1985-1990年)

10、航空工业系统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项目简介(1983-1990)

合作交流

航空科技合作中航第一集团二十多年来,不仅与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印度等世界上知名的航空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而且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等跨国公司开展了广泛的科技交流。

中外双方及联合进行科研项目、科研考察、互访、专家来华讲学、举办双边、多边学术研讨会和信息交换等方式,开展航空基础科学研究,促进航空科技技术发展,并逐步的把科技合作发展到工业合作。

航空合作

经过二十多年来,在中航第一集团与国际航空知名制造企业和公司交流基础上,已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美国联信公司等开展了包括转包生产、合资、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某些产品领域已成为各大知名航空工业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我们期待着与合作伙伴在合作规模、合作深度方面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我们将在近期扩大我们的转包生产能力。我们还在寻找在某些项目上以风险伙伴的身份参与合作。同时,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热衷于建立合资企业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工作。

民品合作

从80年代初,航空工业实行军转民战略调整以来,中航第一集团以技术引进许可生产方式,成立合资企业,广泛与汽车、摩托车、制冷设备、食品加工包装机械等行业的国际制造商合作,提高了自身开发生产这些民品的能力,开拓了国际市场,并成为美、欧一些客户的供应商。

在汽车零部件、空调冰箱压缩机部件、建筑材料、食品加工包装机械、纺织机械、机场地面设备等诸多产品方面,中航第一集团军有较强优势,产品达到出口条件,欢迎各国客户前来洽谈。此外,中航第一集团的工厂、研究所在精密铸造、压铸、特殊合金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电装、软件开发等方面能力较强,设备好、有较强的能力承担对外加工任务。

业务职责

1、办公厅(经理部)

机关办公,机关年度工作计划综合编制,部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归口),行政管理;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信息、统计(归口);公共关系;法律事务;保卫保密;政策调研。

2、发展计划部

航空产品和非航空产品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汇总和综合平衡;结构调整的规划、计划;重大航空技改和航空产品开发项目立项,军品国内市场的开发,签订国家指令项目总承包合同;建设工程管理,环保管理,设备采购管理;工业统计;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立项(归口)。

3、 人力资源部

高级(经理、科技)人才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含培训教育);工资和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再就业服务;集团公司人事管理;机构、组织效能管理。

4、财务部

财务管理(含集团公司和集团,下同);国有流动资产管理;投资融资;内部审计;价格成本管理。

5、审计部

6、资产管理和集团工作部(体改办公室)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集团所属企业(含集团公司投资新建企业)的监督、管理;企业改制,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企业管理。

7、航空产品部

航空产品研制立项后的系统工程管理;航空产品的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重要物资的采购管理;航空产品售后服务管理;转包生产管理;试飞管理;技安管理。

8、民用飞机部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9、发动机部

10、机载设备部

11、市场和对外合作部(外事办公室)

国内外市场研究,现有航空产品(兼顾民用产品)、技术和设备能力的市场开发(军品国内市场除外),签订销售合同、合作项目合同、交流项目合同;合同管理;外贸经营管理;外事管理(服务)。

12、民品和投资管理部

民品和第三产业发展计划;市场营销的组织与管理;民用产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民品与第三产业发展有关事项与政府部门的归口联系。

13、科技发展部(中国航空研究院)

航空预研(至演示验证)规划、计划;预研总承包,项目管理;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专业技术发展;重点实验室管理,归口管理研究院、所(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统计。

14、质量安全部

质量策划;质量监督、审核;事故调查、处理;公司质量体系建设质量技术的研究、推广、培训;适航管理归口;(集团派驻)外贸质量代表管理。

15、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工作部)

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党群工会工作(按有关规定)。

16、监察局

按有关规定。

17、老干部局

按有关规定。

产品服务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军用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系列产品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及其改进改型飞机;歼击轰炸机有FBC—1(飞豹);轰炸机形成轰5、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6、歼教7、轰教5。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型机,并与国外合作生产大型干线飞机。非航空民用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摩托车、制冷与环保设备等8大类3000多种。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航空、工程勘察设计与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内设有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统筹规划与协调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并且经国家授权管理国家级飞行器鉴定、试飞、试验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与专业齐全、水平较高的航空科研实验设施。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将以发展科技、振兴航空、加强国防、壮大经济为己任,全面实施大集团、大产品、大市场发展战略,为中国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而奋斗。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八,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一。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