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1954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基础上改为独立室,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搬迁。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主要从事能源环境[1]、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59人,其中科技人员449人、科技支撑人员56人;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3个研发区域(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研发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共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95人;开设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历史沿革

1952年至1954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2]的一个室。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科院石油研究所。

195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通知:经中科院第三十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将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改为独立室,独立后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直属中科院领导,党政业务由石油所代管,财务工作独立。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煤炭室迁往煤源丰富、煤种齐全的山西省会太原。

自1959年7月起,经过两年筹建,于1961年下半年搬迁工作结束。

1961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煤炭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对部分研究机构进行调整时,将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移交中国科学院华北办事处领导,但仍保持该所全国性研究所的性质。

1966年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中科院将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改名为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同年2月中科院撤消了中科院华北化学所(所址在天津市),并将该所的科研任务及183名人员和编制并入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

1971年1月,燃化部将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下放到山西,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归属山西省煤炭化工局,称谓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

1978年5月,山西省革委会将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改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由省科委领导。同年中科院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的要求和中科院长远规划,经征得山西省革委会的同意,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9月改变了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领导体制,所名改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属地师级单位,由中科院和山西省双重领导,政治工作以山西省领导为主,业务工作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

稳步发展

2012年6月,山西煤化所原有的化工专业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及新申报的特种材料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均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2012年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专家评审。7月,获2011年度综合统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4年4月,获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

201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即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通过CNAS认证。

视频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相关视频

2017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碳化学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
中国发现超级煤田,煤炭储存量达2236亿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