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民族与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中国民族与基督教》是赵紫宸所著作品,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近十年来,朋侪之中,往往以基督教在中国有何前途相质问。所有议论,往往或失之过于乐观,或失之过于悲观。记得二十余年前,与某师骑马入苏州的支硎山,马上论中国基督教的前途,我曾说不出三十年,中国必大众归倾于基督教。其时,我初入教,锐意奋进,以私意度之,三十年中,应有全国奉教的可能。到了现在,自己每觉少年时,只重意气,持主观、宗教的热忱有余,而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则完全无有;以缺少历史眼光、科学态度的少年,泛论大事,其相差千里也宜矣。

然则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头脑看事情,又是怎样呢?无他,不过多用心观察体验中国的国民性与夫环中国、塞中国的事实而已。统观中国历来宗教的进展变演,即以推测基督教的前途,试问其在中国能否根深蒂固?以中国的国民性论,近百年来,虽然历经剧变,依然有极巩固的特点;简单地说,中国人是唯实的,属世的,执中的,注心于人文而不关怀于神秘生活的。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根性并不比古时的人民为弱,不过因了现在东西文化的交触,其固有的弱点乃一旦陈露了出来。大多数的人,本来心志不高,无不抱持一种“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态度,等着福禄寿三星来照命。说得高,中国人都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者,竟能产生出造境极高的诗画、建筑、雕刻,以及其他的艺术

山水的神妙,诗词的隽永,磁器设色的奇雅,建筑幽旷广净的伟大,虽西方的精粹,东洋的摹仿,亦不能望其项背。目前士大夫闹盈盈地讲论中国本位文化,不在中国趋近自然神化的方面看,不在中国的美艺方面看,而徒在思想、伦理、科学、组织方面看,当然亦只能看见中国文化的弱点。殊不知其实中国所寄命者,尽在中国人得诸自然流露的艺术。古时所谓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似乎要将人生在艺术里得陶冶,使所谓纲常、伦理、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义,皆托体于诗书礼乐。后来,艺术的范围扩大加深,中国人为人的力量,皆发源于此。中国人心中的安慰亦皆归根于此。张尔田先生题吴宓《落花诗后》,自作小注说:“宗教信仰既失,人类之苦将无极。十年前曾与静安(王国维先生)言之,相对慨然。静安云,中国人宗教思想素薄,幸赖有美术足以自慰。”这几句话,真洞见中国人内心的深密。

虽然,说得低些,中国人的自然主义,不免即是唯物主义。日本人以为深知中国的民族性,若要中国人的东西,尽可由两途取之,一途是贿赂,因为中国人贪财;一途是威吓,因为中国人怕死。这却道得着,因为普通而论,我们实在是爱命甚于爱物,爱物甚于爱人,爱人甚于爱国!我们的救法,今日之下,全在得一种力量,使我们从这种自然主义中拯拔出来。

出处收录

此文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者简介

赵紫宸(1888—1979),举世公认的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神学奠基人,基督教诗人。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硕士,东吴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神学博士。任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东吴大学校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及院长,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学的熏陶,终生努力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神学精华进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国基督教神学、中国基督教史的必读书目。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1],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5世纪左右,圣安东尼奥用圣经来补充他自己的元素论,进一步为神学奠定基础。到了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最早的神学院是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2]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编者简介

赵晓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出版专著《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译著《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北京的行会》、《寻找老北京》,编译《北京研究外文文献题录》,发表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