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原名為風景與環境規劃學組,於1982年5月成立,隸屬於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的專業學術團體。1991年10月更名為風景與環境規劃學術委員會,2023年3月31日更名為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
本會宗旨
本專業委員會是以推動學會對城市和風景名勝區的風景和旅遊環境規劃設計方面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規劃設計諮詢,以保護風景環境為宗旨的學術組織。
業務範圍
1.組織本專業委員會成員和社會各方面相關組織和單位的成員開展風景和旅遊環境的研究及規劃工作的學術交流活動,以推動學科的發展和進步;2.組織有關風景和旅遊環境的研究及規劃設計的信息資料;3.積極向有關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和旅遊部門提出技術性、政策性的建議和意見,並與兄弟學會合作開展各種評審和諮詢活動;4.面向全國與掛靠單位和相關高等學校一起組織培訓工作;5.組織本專業委員會的成員開展研究和規劃設計諮詢工作。
組織機構
本會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委員大會,為執行機構。由全體委員會選舉產生常務委員會,履行職責。秘書辦理日常工作。
相關資訊
聚焦「風景園林與高質量發展」,學會風景環境學術委員會年會召開 | 學術季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改革任務,總結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經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供高質量生態產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強風景環境工作者間的學術交流。學會風景環境學委會年會以「風景園林與高質量發展」為題,從行業實踐和學術研究不同角度貫徹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分享風景園林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明確風景園林在新時期應當發揮的作用,及其在實現「兩個一百年中國夢」過程中應當肩負的使命。
本次年會採用線上方式,9月19日上午9點,由學會風景環境學委會副主任委員李翅主持正式開啟。
呂斌指出,風景園林與環境工作作為美好人居環境的科學支撐,以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為根本任務,不僅彰顯城市高質量發展水準,而且直接關係千家萬戶、市民百姓的綠色福祉。國內頂尖學者從多視角闡述國土空間中風景園林和藍綠空間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提出對健康、安全、美麗、宜居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的思考,意義非凡。
王磐岩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引起了人們對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高度關注和深度的思考。景園林關注和研究的風景環境,包括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包括綠地、藍綠空間等城市綠地系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支撐,風景環境是為民眾遊憩和身心健康提供服務的重要場所,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賈建中回顧了近期參加《科學家座談會》的學習體會,會上強調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指出科技創新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最根本需求,堅持從四個方面出發,並首次提出科技發展應該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當前我國正處於「百年未遇之大變革」的國際形勢背景下,核心應對方法就是加強科技發展,將科技放在第一生產力。
其次,賈建中回顧了近二十年來風景園林和園林綠化[2]專業的快速發展階段,一些重要的創新項目不斷實施,園林綠地對引領新區發展作用顯著,公園和綠地的規模與投資也持續增長,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總體上仍處於解決「溫飽」階段,距「小康」尚有一定距離。尤其與科技相關的一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科技准入、生態思維、企業資質、注重形象工程、崇洋媚外等。「十四五」期間城市園林綠化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將孕育產生「小康」階段。在這個期間一定要從以下十個方面做好科學支撐工作:
建立人才體系;建立科學普及和園林評價體系;發揚光大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加強基礎研究,鼓勵實用性技術研究,推動學研體系建立;全面發揮園林綠化綜合功能;褒揚科學家精神,抵制偽科學;尊重科學,形成優良社會風氣;完善學科推廣和技術應用;調整園林綠化建設方向,貼近百姓生活;鼓勵「工匠精神」,支撐傳承古典科技,創新發展現代科技。
參考文獻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考研筆記和課後題 ,搜狐,2020-11-13
- ↑ 綠地率和綠化率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搜狐,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