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12月4—5日,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党委书记朱岩当选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东美研究员等11位专家当选副理事长,沧州科技事务司法鉴定中心徐国杰主任等25人当选常务理事,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王伟当选秘书长,秘书处设在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会议表示

朱岩表示,分会将致力于为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学者、实务人士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推进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事业发展。

据了解,分会是经中国农学会批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监测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农业管理机构、环境执法与司法机构、农业环保组织、农业及环保媒体及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农污染溯源、农业环境损害基线判定、损害阈值、损失价值评估、损害赔偿等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与实践。司法鉴定管理局原局长霍宪丹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程序教授、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王衍亮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华南农业大学[1]原校长骆世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被聘为首届分会顾问。

专题报告

在分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农业、司法、环保、渔业等领域5位知名专家,分别围绕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农业生态与环境、农田重金属污染溯源、渔业污染事故损害评估、环境损害评估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相关资讯

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评估分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

8—9月期间,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评估分会在中国农学会学术活动月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现场教学,躬行实践出真知

9月,中国农学会农业环境损害评估分会秘书长王伟带队一行7人组成工作小组,前往某地开展环境损害鉴定现场教学工作。

工作小组首先将受鉴地块进行分区划分并查看作物长势。晚间,小组根据地块分区情况就样品采集工作进行讨论部署,明确采样单元设置,在单元内依照地形采用梅花布点或蛇形布点法采集样品。经过工作小组为期3天的通力合作,严格按照采样工作方案,如期完成了采样单元内所有作物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

本次现场教学,一方面圆满完成既定的鉴定任务,另一方面,提升了分会成员的凝聚力及对司法鉴定工作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通过教学实践提升了个人能力。

实地勘查,凝心聚力解难题

8月,分会组织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鉴定中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专家会员7人,赴山东省东营涉农水环境损害事件开展现场勘查与实例教学演练。

专家勘查了损害客体、疑似致害物及致害路径,听取了受害方和疑似致害方的情况介绍,现场对于事件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就损害鉴定评估中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专家会诊。通过此次实例教学交流,增强了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研究的针对性,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鉴定技术,推进具体损害纠纷的解决,为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探索了有效途径。

分会秘书长王伟、副秘书长曲克明参加现场活动。

研讨交流,群策群力促发展

8月9日,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召开农业环境损害关键技术研讨交流会。

分会秘书长王伟指出,分会依托农业农村部环保所农业生态环境[2]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鉴定中心和各领域专家的支持,本着“科研是基础、鉴定是主导、实务是支撑、服务是平台”的理念,依靠司法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委托的鉴定科研项目支持,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农业环境类司法鉴定的研究基地、实验基站交流平台以及资质培训中心,力争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实务的示范者、操作的培训者。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高振会主任委员简述了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的五大研究方向——生态环境污染物分析与溯源技术研究、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研究、生态环境损害与健康效应研究、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研究,并介绍了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规划。

天津市司法局主管领导就当前环境损害鉴定在庭审中遇到的问题及争议点与参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司法鉴定业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司法局主管领导指出,司法鉴定需要客观严谨反映事件的本质,在许多地方需要借助科研技术手段来进行判定,并鼓励对鉴定工作中关键技术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技术方案。

天津市司法局主管领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和司法鉴定中心全体人员出席了此次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