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世親,羅閱城人,姓毘舍佉,梵名為Vasubandhu(藏語:Dbyig-gn~en),又作天親。音譯婆藪槃豆、筏蘇槃豆、筏蘇畔徒、婆藪槃頭、婆修槃頭。四世紀或五世紀人,印度小乘《俱舍論》的作者,也是大乘瑜伽行派的重要學者。
與其兄無著,並為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兩大核心人物。大約在佛滅九百年左右,出生於北印度犍馱羅國,世壽八十,寂於阿踰陀國。[1][2][3]
生平
世親為無著弟,最初在小乘的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持小乘三藏。
其人博學多聞,神才俊朗,首學《毘婆沙論》,再造解釋《毘婆沙》的六百餘偈,並為求證所造論,將論著送至縮賓國,請求各毘婆沙師指教,雖得認可,唯覺偈語義仍過於深奧,建議再撰長論闡釋。世親即另撰新著,凡有玄奧難解之處,便以經部義理釋之,著作完成名為《阿毘達磨俱舍論》(譯為「對法藏」,因其理路井然,世稱《聰明論》,在當時相當盛行;此外,世親菩薩又造新論,把婆羅門的《毘伽羅論》三十二品,從頭至尾破析得一無是處,令婆羅門上師無法反駁。
著小乘論書多種。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俱舍論》。這部論書的基本態度是「理長為宗」,而不完全立足在說一切有部的立場。在某些重要觀點上,也採取有異於說一切有部的經量部說法。因此,所論迷悟因果之理,乃能獲得歷史的肯定。該書不只在當時被譽為「聰明論」,即使到現在,還是廣為佛學界人士所愛讀。
在弘揚小乘教義若干年之後,專志小乘教義,曾提出大乘非佛說的論調,大力抨擊大乘佛教。其兄無著晚年時,宣揚大乘。為度其弟回小向大,推說病危,派人請世親菩薩速回相見,世親聞知兄長病篤,日夜兼程趕回本國,只見兄長精神甚好,正在講堂上為大眾說法。
世親諦聽兄長無著講《瑜伽師地論》,甚是微妙殊勝,當下懺悔自己對大乘的偏見。後來無著菩薩又故意請人大聲讀誦《華嚴經‧十地品》和《阿毘達磨經‧攝大乘品》,使世親菩薩再次感動大乘妙法的浩瀚,深悔自己過去見解的淺薄,一天,向兄長無著懺悔表示:「過去頑強偏執,多次毀謗大乘,罪孽深重,皆因舌所造業,願割舌贖罪。」無著勸慰說:「既知毀謗大乘之罪由舌頭所造,今可用舌頭宣揚大乘學說贖罪,否則即便割掉一千個舌頭也無用。」割去千舌,難填補譭謗大乘的罪業,惟有發心造論,宣揚大乘佛教,才是最究竟的懺悔。
世親一直到逝世為止,他都一直致力於大乘法門的弘通。其一生聲譽至隆,不論大小乘學者,甚至外道對他都深為畏服,並且還獲得當時國王(超日王)及貴族階級的誠心護持。自此,世親便成了弘傳大乘學說的傑出繼承人。
世親轉入大乘之後,盡全力於瑜伽、唯識之學的弘揚。相傳他造論甚多,有「千部論師」的雅譽。所著諸書,除《俱舍論》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十地經論》、《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淨土論》)等書,對後世也都有極深入與廣泛的影響。這四部書分別是我國唯識宗、地論宗與淨土宗的思想核心。從佛教思想史的觀點看,他實在是一位以著述改變歷史的偉大思想家。其中最為大眾所認識的是《唯識三十論頌》,此論成為當時及後世唯識學者的主要注釋經論。[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