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不痛不痒 |
不痛不痒 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tòng bù yǎng,意思是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出自《情邮记·反噬》。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不痛不痒 [1]
出处 《情邮记·反噬》
注音 ㄅㄨˋ ㄊㄨㄙˋ ㄅㄨˋ ㄧㄤˇ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成语出处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形容没触及要害。
示例
即如小弟幼时,忽从面上生一肉核,非疮非疣,不痛不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痛不痒;浑身上或寒或热。"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文章不痛不痒,真庸才也。"
巴金《总序》:"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
管桦《在妇产院里》:"'这一天你够辛苦的啦。'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萧山、湘灵子《轩亭寃》第二出:"还有一种守旧的人,牢守旧习,执迷不悟,遂养成不痛不痒之世界。"
朱自清《白采的诗》:"看得世态太透的人,往往易流于玩世不恭,用冷眼旁观一切;但作者是一个火热的人,那样不痛不痒的光景,他是不能忍耐的。"
这种不痛不痒的批评,对他根本没有什么帮助。
成语辨析
【反义词】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