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市黄浦区天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上海市黄浦区天主教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北京有张姓天主教徒,随徐光启来沪至浦东,为徐氏收田租,并劝佃户信教。后来张姓宗族渐兴,筑楼聚居,其村称张家楼,系区内天主教徒最早的聚居村。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张家楼村首建“寻获十宇架堂”。

鸦片战争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法国耶稣会派传教士葛必达、鄂尔璧随法国刺萼尼(1agrenˊe)公使遣华使团乘军舰转道香港到达上海,江南主教罗伯济(BˊesiLouisde)派船接到浦东网尖天主堂。

道光二十六年法国传教士梅德尔(Lemaitre Mathurin)凭借清廷关于归还教产的上谕,要求发还天主教堂、教产(指城内老天主教堂),通过英国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 A1cock)对上海道道台施加压力,获得“拨让”三块土地(包括董家渡、城厢硝皮弄),洋泾浜即其中之一,该地段原有张姓词堂被改为天主堂。道光二十八年赵方济(Maresca F.xavier)接替罗伯济任主教时,主教公署设在洋泾浜天主堂。后仍移驻董家渡。该处房屋作法国驻沪领事馆用。

清咸丰七年(1857年)江南宗座代牧区帐房传教士杜若兰(Desjacques Marin),从董家渡迁到洋泾浜,成了租界上第一任本堂神父。咸丰八年天主堂周围有外国教徒92人,中国教徒180人。

咸丰十年,在洋泾浜建若瑟堂,法国远征军司令孟斗班(Montaubaw)与布尔布隆(Bourbou1on)公使夫人为之举行奠基礼,次年6月在接近完成第一期工程时开堂。

同治二年(1863年)法国外交大臣德吕伊斯从中国的赔款中拨出30万法郎交给江南宗座代牧区,上海耶稣会会长鄂尔壁,用此款在上海租界内购买大批地产,经营各种房地产等业务,使教会产业不断扩大。同治五年耶稣会传教士苏念澄(Basuiau Hippo1yte)任洋泾浜若瑟堂院长兼教区总帐房,该堂遂成教区的经济中心。光绪四年(1878年)原网尖天主堂屋宇不够使用,在其昌栈(今浦东大道650号)建网尖若瑟堂。

光绪二十六年到民国20年(1931年)及1950~1960年洋泾浜若瑟堂曾为主教公署。信仰天主教的外国侨民,大多在洋泾浜若瑟堂望弥撒。光绪二十九年因陆家嘴一带纱厂教徒众多,经募捐于茂生纱厂基地建造圣家堂。

上海解放初,人民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照常进行,但隐藏在天主教内的一部分帝国主义代理人干涉我国内政,破坏政府法令、政策的实施,激起天主教界爱国教职人员和广大教徒的义愤。1951年上海市天主教界发起反帝爱国运动。区内也相继成立爱国组织。1953年政府依法逮捕进行间谍活动的外籍传教士林仁、田望霖,并驱逐出境,上海教区主教龚品梅也因犯叛国罪于1955年被捕法办。1956年选张士琅为代理主教。1960年选张家树为正权主教,主教公署迁徐家汇。从此,上海天主教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1981年起先后对四川南路若瑟堂(原洋泾浜若瑟堂)、张家楼耶稣圣心堂、其昌栈网尖若瑟堂进行整修复堂,各项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从1983~1992年先后受洗入教的有374人,1992年有教徒3700余人。在各行各业教徒中,历年来涌现先进人物130多人。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公教,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为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2]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2. 耶稣创立了罗马天主教会(圣而公教会),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