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津古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津古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上津古城,又称靴子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县级古城之一,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在鄂陕两省交界之处,北枕秦岭余脉,南临汉江之滨,已有600多年历史,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是湖北省特色小镇、湖北省旅游名镇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上津古城,传统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村内古道系统完整、历史环境要素丰富,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津城村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建村的格局。村内完整地保留了古护城河、古井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历史上曾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扼秦楚咽喉,是从古都西安南下的重要水陆路转运点。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上津古城

周长:1236米

面积:8万平方米

地理位置:湖北省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

景点简介

上津古城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为明代城址。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省漫川镇接壤,南临江汉流域,北枕秦岭山脉,古城坐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周长123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高约7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四方各有一个城门,分别叫做接秦、达楚、通汉、连郧,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城门的名称也直观地反映出了上津四通八达的重要地理位置。

旅游路线

由湖北方向:到达十堰后换乘十堰市4路公交、十堰市五路公交车至汽车站下车,直接搭乘至上津的汽车即可。

或换乘至郧县/郧西县,再搭至上津。

前一种方式较为方便和便宜。

返回:上津路边车,20块到郧县【超过此价格可不给一分钱,并举报超载或违章。】

郧县【老站下车】至十堰。

古城荣耀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旅游胜地。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由来

在历史上,上津一带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金钱河是汉江一大支流,当年金钱河环城西而过,为防河水冲击古城,便在河两岸广为植柳,因此,上津城又被称做“柳州城”。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可惜因战火不断,河床淤塞,上津码头的繁华也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天子渡口的由来要说古镇之风流,还要数其作为“天子渡口”的繁华。按当地人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险峻的楚塞秦关,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其间曾14次建县,六次设郡,两次置州。上津不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华显赫一时,它踞秦楚要塞,自古以来更以雄关当道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太祖赵匡胤吕洞宾黄巢李自成张献中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也为古城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历史人文

上津古城自诞生起就一直伴随这块特殊地理位置,融进独特的酸甜苦辣,荣辱与沧桑。走在古镇中,恍惚间竟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古老甚至破旧的城墙,斑驳的建筑,无不是历史的痕迹。在古城明清街上,当年的“上关县人民政府”旧址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大砍刀、煤油灯、发黄的文件袋,向人们述说着烽火岁月。上津古城,既不显赫,也不喧嚣。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北会馆、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十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有古城墙、古戏楼、古趣街等;四是民居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等最有价值。

发展方向

上津是郧西乃至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历史城镇之一,作为秦楚相接地区典型城镇的代表,其传统建筑特色在整体体现鄂西北地区传统建筑的朴素、简约、典雅的同时,还独具陕西建筑的大气、壮观、富丽之感。

此次规划编制主要是为保护上津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城镇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指导上津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建设事业协调发展,提供名镇保护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技术规定和规划管理依据,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方针,在全面保护上津古城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环境的前提下,发挥上津古城的潜在优势,突出上津古城的历史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适度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展示及大力发展郧西地区“三面环秦,一面接楚”的特色地理文化底蕴。把上津古城规划定位为以生活居住和文化性商业为主要职能,以传统商业服务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注入地区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功能,体现古县城的沿革与变迁、驿道的会馆文化、独特的山水文化,及融入秦腔楚韵民俗文化的上津古城。充分体现上津古城的县制文化、会馆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文化特色;强调上津古城是“秦楚地区古县城的代表”、鄂西北古城防御体系的典范”、“郧西民俗文化的活化展示馆”。将上津古城打造成为“出秦入楚的休闲古驿站”,以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国“小长安”。

规划编制方案将上津古镇建设成为“一轴”、“两带”、“七片区”,即以338省道为城镇发展轴,沿线分布着新镇区、老镇区,以及旧县故城遗址片区,山体生态观光带、水体景观休闲带,历史文化展示功能区、旅游服务综合区、生态观光休闲区、行政办公综合区、镇南居住功能区、镇中居住功能区、镇北居住功能区。以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为轴心,把上津建设成为西安武当山武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发展成为十堰市、西安市等周边地区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奇山秀水探险区、历史文化体验区。在三至五年内将天蓬山大峡谷打造为国家AAAA景区,把上津古镇打造成为国家AAAAA景区。以古城入口牌楼、停车场、古城标志物雕塑广场以及其他旅游接待设施等组成的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以古城、老街、官衙、会馆和故县残垣等组成的古城文化保护区;以长堤柳浪瀛洲卧荷、天子渡口、沙滩运动、水上泛舟、游客休憩点、中心广场等组成的金钱河休闲游乐区,以别墅区和高档会所组成的沿山休闲度假区,和以古戏楼、民俗博物馆组成的秦楚文化体验区。天蓬山大峡谷景区分为四大片区-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温泉康体度假区、峡谷休闲探险区、军事活动体验区。[1]

参考文献

  1. 上津古城马蜂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