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春暮感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丁卯春暮感事》是一首新詩,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中國新詩打破了中國古典詩歌[1]幾千年沉積封閉的格局,融入世界現代化的大視野,形成與歐美近現代詩、中國古典詩歌相互參照的詩歌話語系統,湧現出許多傑出詩人和大批優秀作品,創造和更新了中國詩的傳統。
“ |
推翻專制尚共和,流血年年戰伐多。方見天兵屯赤縣,又聞債帥渡黃河。 士無恆產思投筆,民畏橫征憤枕戈。莫向家園傷轉徙,中原早已泣銅駝。 |
” |
— [現代]陳宗和 |
新詩詩體介紹
新詩初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胡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號刊出胡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第一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並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2]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類大全 ,搜狐,2017-03-02
- ↑ 淺談新詩的語言藝術,搜狐,2019-05-30